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当前位置:首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2021-12-16 来源:好土汽车网
导读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要

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它与教育教学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成为提升高校人才质量的双引擎。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提高人才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生管理;创新

一、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高职学生管理的强度滞后于高职规模增长的速度

伴随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设施、教学场地等资源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短板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导致学校办学成本、教育教学的压力空前增加。例如,学校到校外租用场地解决学生住宿,为解决教学空间资源不足,密集安排课程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学生质量与心理问题成为难点

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质量良莠不齐,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中专、技校和职高的学生,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睡”、“平时认真玩,考前突击学”等现象成为常态,为学校教学和管理带来了挑战。其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数量和频率呈上升态势。尤其当前高职院校独生子女和贫困生“双高”的现象日益突出。独生子女个性较为张扬,抗挫折能力差,而部分贫困生由于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很难较快与他们融为一体,加之平时缺乏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交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培养目标的定位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为学生管理带来了新挑战

培养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及较高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强化操作实验实训设备的能力,不管校内实践训练,还是校外顶岗实习,如何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问题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随着学分制、弹性学制逐渐成为教学管理制度的新模式,传统以班级为单位的概念逐渐淡化,“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情况成为常态,这也为学生管理带来了难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学生管理思想僵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是部分教师管理理念滞后,不适应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二是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把握不到位,过分强调“管”,忽视适度“放”,工作方式缺乏创新。教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缺位”现象。很多教师仅仅将教学或科研视为己任,潜意识将学生管理工作归于学生处或辅导员的责任,缺乏全员育人意识,“万能型”辅导员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真实写照。

(二)学生管理模式较为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宏观层面形成了“学生工作部(处)、系部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的三级管理模式;微观层面与学分制相适应,以专业为基础,以班级为单位,配备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管理。这种模式将学生管理工作固化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需要依靠管理者的经验进行管理,缺乏与系统外的沟通交流,易导致管理混乱、覆盖面不全的问题。

(三)学生管理方法和手段缺乏灵活性

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由于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等原因,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等方面较差。教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潜意识会产生对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不够信任,只好利用规章制度强化管理,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一些辅导员基本上从学校到学校,工作激情有余,但管理经验不足。

同时,辅导员“所学与所带”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比较突出,短时间内很难利用所学知识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三、创新骨干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变“被动的管理者”为“主动的服务者”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是学生管理工作突破和创新的关键。首先,强调服务意识,改变学生被动管理的格局,变管理为服务。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现状,准确把握高职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和闪光点,通过角色转变,解决学生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应当积极强化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协商和对话的方式积极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的全过程,实现学生利益的最大化。最后,拓展服务学生的广度和深度,将服务意识渗透到学生管理的每一个细节,真正将学生管理工作做实做好。

(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只有不断完善学校制度,实现制度创新,才能保证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首先,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强化组织协同创新功能,理顺部门间的职责关系,实现责权利相统一。其次,适当放权,真正落实校系二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层管理作用。各系部应结合实际情况、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制定管理方法和措施,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妥善解决,提高实效性。最后,加强监督考核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制度保障学生管理,以激励促进学生发展。

(三)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管理的能力

首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搭建学生主动参与管理的平台。教师应做好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计划,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定期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其中。其次,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学生参与管理机制,以学生为中心,善于利用多种激励方式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构建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

要加大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构建结构合理的辅导员队伍。建立健全辅导员培训体系,变“固定套路”培训为“自助选择”培养,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按照专兼结合、新老互助、层次交错的原则建设学生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聂朝娟.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实践与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2020(10):54-55.

[2]林繁昌.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8):125-126.

[3]吴波.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思考与策略研究[J].科技风,2020(13):266-267.

作者简介:李晓丹,女,(1982.12- ),辽宁沈阳人,辽宁装备制造职业

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舍务管理科科长,讲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