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石雕半身人像。1984年林西县西门外出土。
178、玉管状器。兴隆洼文化。左:长3.6-4.4厘米,直径2.1厘米,孔径0.8厘米;右:长3.5-3.8厘米,直径1.55厘米,孔径0.4-0.7厘米。内蒙古林西县双井店乡白音长汗遗址出土,现藏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179、玉玦。直径4.6公分。出土于赤峰市巴林右旗,赤峰市林西县博物馆收藏。
180、玉玦。兴隆洼文化 直径4.2-4.4厘米,孔径0.9-1.5厘米,厚1厘米。内蒙古林西县双井店乡白音长汗遗址4号墓出土,现藏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181、玉玦。兴隆洼文化,直径3.7厘米。巴林右旗出土,林西县
博物馆藏。
182、玉钺。林西县赵宝沟遗址出土。
183、玉匕形器。兴隆洼文化。长14.9厘米,宽2.7厘米,厚0.9厘米。巴林右旗查干诺尔苏木西本包楞墓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184、玉鸮。高4.4厘米,宽4.6厘米,厚1.7厘米。1982年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185、玉鸮背面。
186、玉鸮。高6.1厘米,宽6厘米,厚1.8厘米。1982年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187、玉蝉。巴林右旗藏。
188、玦形鸟。高:5.5厘米,宽:4.9厘米,厚:0.1厘米。1979年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遗址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此物是什么鸟只有天知道,中外博物馆仅此一只,没有任何参照体。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天上的云龙还是地上的猪龙,它们的形态基本是一样的,都卷曲着身体。
189、黑石猪头饰件。高:3.53厘米,宽:2.2厘米,厚:1.3厘博物馆。
米。1980年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遗址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
190、玉纺瓜。通长:4.59厘米,宽:1.6厘米,厚:1.2厘米。白色玉石,质细密,硬度高,不透明。1980年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
日斯台遗址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191、玉纺瓜。长径:1.5厘米,短径:1.1厘米,厚:0.8厘米。白色玉石,质细密,硬度高,不透明。1980年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遗址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192、玉璜 通长:8.9厘米,宽:2.5厘米--3.2厘米,厚:0.5厘米。碧玉,黄绿中泛出墨色斑点纹理,微透明。1987年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遗址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193、淡蓝色碧玺鱼形器。通长:4.9厘米,宽:1.84厘米,厚:1.28厘米。碧玺呈浅谈的蓝色或称湖蓝色,为电气石宝石,属绿碧玺
种类,半透明1980年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遗址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194、玉鸮。高:2.48厘米,宽:3厘米,厚:0.68厘米。1980年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遗址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195、玉鸮背面。
196、玉猪龙。高:6.74厘米,宽:5.2厘米,厚:2.8厘米,大
孔径:2.8厘米--3.3厘米,小孔径:0.8厘米。淡绿色玉,有明显的黄红色斑点。1980年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197、黄玉钩云形佩。通长:18.2厘米,宽:10.58厘米,厚:0.64厘米--0.7厘米。黄色玉,淡黄中泛出少许的绿色,微透明。
1982年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红山文化遗址出土。巴林右旗博物馆收藏。
198、钩云形佩反面。
199、玉斧。长:13.4厘米,宽:6厘米--4.8厘米,厚:1.7厘
米。青绿玉色,表面呈浅白色钙化层,表面不透明。1982年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遗址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200、小钩云佩。巴林右旗馆藏。此物正如甲骨文“云”字的形态。一些小钩云佩似有长柄,如发簪。所以这件似乎不是完整器,可能是发簪断后又用作玉坠饰。古有“缙云氏”,一般的解读“缙云”即是红色的云,北方为黑云,东方为青云、西方为白云。所以“缙云”是
黄帝的夏官,管理南方。一说是缙云是炎帝之臣,姜姓,炎帝色赤也。问题在于,为何只有缙云氏,而没有青云氏、白云氏?而缙字却又是“插”的意思,即在发髻上插一朵云,祥云也。如此,才符合红山人的宗教和信仰。
201、玉璜 长:7.9厘米,宽:1.35厘米--1厘米,厚:0.7厘米。苍绿色,质地浊,不透明。1997年巴林右旗查干诺尔苏木巴日图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璜讲究对称,这件如何是璜?应是一件坠饰。
202、玉璜 长:4.35厘米,宽:0.85厘米,厚:0.5厘米。黄色玉质,透明度好,黄色中泛白色雾状水沁。1997年巴林右旗查干诺尔
苏木巴日图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历史是逐步演进的,一些人总是认为红山人在6000年前把后来的中原玉器,全部都发明完了。所以这一件,应是环的残体,改做一个坠子。
203、玉管 长:14厘米,直径:0.9厘米,孔径:0.6厘米。玉质细腻,硬度较高,白色,不透明,表面土蚀形成疏松的鸡骨白。1997年巴林右旗查干诺尔苏木洪格力图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问题在于,这么细的棒,要钻这么长的孔,如何实现的?
204、石人面饰。1997年巴林右旗查干诺尔苏木洪格力图出土。左:高2.1厘米,宽1.8厘米,厚1.2厘米;右:高2.7厘米,宽2.5厘米,厚1.4厘米。现收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205、 玉蚕,巴林右旗藏。
206、石人雕像。通高:19.4厘米,宽:6.25厘米,厚:5.29厘
米。黑色岩石,石质细密。1980年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遗址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207、玉猪龙。高:16.3厘米,宽:11.5厘米,厚3.9厘米,大孔径:3-3.4厘米,小孔径:0.8厘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巴林右旗羊场乡额尔根勿苏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208、白玉管。长:4.2厘米,直径:2.6厘米,内径:0.8厘米--0.6厘米。玉为白色,玉质细密,不透明。1997年巴林右旗查干诺尔苏木洪格力图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209、勾云形玉佩。高11.8厘米,宽12.5厘米,厚1.8厘米,1987年巴林右旗巴彦塔他拉苏木苏达勒遗址出土。
210、黄玉玦。最大直径1.25厘米,内孔直径0.47厘米,厚0.57厘米。1997年巴林右旗查干诺尔苏木洪格力图出土,巴林右旗博物馆收藏。
211、黄玉珠。巴林右旗馆藏。珠一般串起来,象这样的,不知是不是扣子。
212、 黄玉三联璧。1982年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出土。
213、玉箍形器。高12.5厘米,最大腹径7.63厘米,壁厚0.62厘米。巴林右旗查干沐沦苏木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214、玉箍形器。高19厘米,最大腹径8.67厘米,壁厚0.6-0.75厘米。巴林右旗巴彦查干苏木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安局移交,巴林右旗博物馆藏。
215、玉人面饰。长4.2厘米,宽3.7厘米。1997年巴林右旗公
216、玉人面饰 。1987年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苏达勒遗址出土。高4.36厘米,宽3.95厘米,厚1.14厘米。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217、玉雕太阳神。高7.7厘米,北京瀚海拍卖公司1996年11月15日拍卖,成交价242万元人民币。这个长着两个头的神像,被取名“红山太阳神”,这是谁的发明,如今已无法考证。你可以猜测它是某个神,但是不要轻易加在红山人的头上,媒体的大肆渲染,并没想过祖宗是否接受?据说,因为炎帝“人身牛首”,所以,这个像牛的神像被推测为炎帝,炎帝是太阳,所以这是“太阳神”。 红山文化遗址,除了被推测为黄帝的遗址、女娲的遗址之外,还曾被推断为炎帝的遗址,这也许是“红山太阳神”最初的来源。实际上,这类神像从未有过正式的出土记录,也从未在红山文化地区采集到类似的标本,也就是说,就连非正式的出土记录也没有过。所以其实不但我们无从知道它的年代,也不知道它曾出土于什么地点。一些专家在经过研究之后说,从玉质到工艺特点,都符合红山玉器的特征,所以,它就是红山文化的作品。这样的考据,急功近利,是中国现代考古史上的一大超越,这会让人血脉喷张,原来考古竟如此简单,几乎所有的中国人,一夜之间都学会了考古,都能在古董市场上买到几块玉,并且为之著书立说,为我们的历代祖先对号入座了。
218、勾云形玉佩。长9.6厘米,北京诚铭拍卖公司2005年9月17日拍卖。这是一只蛙形的云形佩,四朵小云龙有如四足,中间一只大云龙,有首有尾。天津馆藏的一只云形佩,做成了鳖形,仿佛在游动。
拍卖,成交价16.5万元人民币。
219、黄玉人面玉琮。直径4厘米,北京翰海2005年12月12日
日拍卖,成交价140万元人民币。
220、玉猪龙。高13.2厘米,北京翰海拍卖公司2003年9月1
221、“C”形龙。曲长42.2厘米,著名学者傅忠谟先生收藏,著录于《古玉精英》一书,北京瀚海拍卖公司1996年11月15日拍卖,成交价253万元人民币。
222、匕形器。长39厘米,北京翰海拍卖公司2003年9月1日拍卖,成交价8万元人民币。
223、玉猪龙。高16厘米,原著名“七君子”之一章乃器的旧藏,北京瀚海拍卖公司2000年12月11日拍卖,成交价264万元人民币, 北京市文物公司拍得,首都博物馆展出。
日拍卖。
224、双联璧。长7.5厘米,北京舍得拍卖公司2006年6月11
225、玉猪龙。长4.5厘米,厚1.8厘米,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年8月14日拍卖。
226、北京中拍国际曾拍卖过的玉蚕。
227、北京中拍国际曾拍卖过的玉猪龙。
228、带齿兽面纹配饰。长12厘米,宽5厘米。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2006年国庆节走进内蒙古赤峰市所鉴宝物,专家估价为280万元。
229、玉箍形器。高8.4厘米,上、下沿口径最宽处分别为6.6厘米和5.5厘米。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2006年国庆节走进内蒙古赤峰市所鉴宝物,专家估价为120万元。
2006年7月15日拍卖。
230、玉护臂。长6.5厘米,大唐国际拍卖(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231、玉神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232、玉神人。英国剑桥大学博物馆藏品。
233、滦河S型玉猪龙(因在滦河流域征集故名)高12.77厘米、宽7.4厘米、厚2.83厘米,重270克,密度3.0,材质为透闪石软玉。
234、美国史密森机构收藏的兽面纹勾云形玉饰。
235、外方内圆璧。长6.2厘米,宽4.2厘米,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年8月14日拍卖。
博物馆。
236、英国人和法国人抢劫圆明园的战利品,玉猪龙。现藏于大英
237、玉猪龙,残。大英博物馆藏品。
238、玉箍。大英博物馆藏品。
239、玉玦。直径4.7厘米,内径2.2厘米,厚0.8厘米。1995年阿鲁科尔沁旗赛汉塔拉苏木塔木套勒盖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现藏于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
240、玉兽面佩。内蒙古阿巴嘎旗出土。
241、玉斧。长8.5厘米,宽2.5-5厘米。阿鲁科尔沁旗赛汉塔拉苏木巴彦诺尔遗址出土,现藏于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
242、碧玉镯。1995年阿鲁科尔沁旗馆藏。
243、石钺。高:13.4厘米,最宽:10厘米,厚:2.35厘米,孔径:1.64厘米--2.35厘米。白色石闪微黄,质细腻致密,表面有黄色沁,巴林左旗三山乡王简南沟红山文化遗址出土。巴林左旗博物馆收藏。
244、玉箍型器。高:6.7厘米,最宽:4.34厘米,内径:3.9厘米--4.3厘米,厚:0.2厘米--0.4厘米。黄绿色玉,质细腻致密,上有褐色纹理和褐色沁,微透明。1964年巴林左旗杨家营子镇葛家营子村出土。现藏于巴林左旗博物馆
245、玉猪龙。高8.05厘米,宽6.2厘米,厚3.4厘米,中心孔径2.68厘米,颈部孔径0.64厘米。巴林左旗十三敖包乡尖山子遗址出土,现藏于巴林左旗博物馆。
246、玉笄。长:11.5厘米,宽:1.5厘米。淡黄色玉,质细腻温润,上有白色水沁,半透明。克什克腾旗出土。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收藏。
247、玉玦。直径4.6厘米,内经2.7厘米,厚0.8厘米。克什克腾旗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
248、玉玦。直经4.5厘米,内经3.1厘米,厚0.7厘米。克什克腾旗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
249、玉斧。长7.7厘米,宽1.4-2.8厘米,厚0.8厘米。克什克腾旗好鲁库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现藏于克什克腾旗博物馆。
250、玉箍型器。长9.3-6.8厘米,宽6.8-9.3厘米,厚0.3-0.4厘米。克什克腾旗土城子天宝同红山文化墓葬出土,现藏于克什克腾旗博物馆。
251、石人像。赵宝沟文化,高40厘米,宽15厘米,厚19厘米,克什克腾旗万合永乡山前村赵宝沟文化遗址出土,克什克腾旗博物馆藏。
252、红陶牛。赵宝沟文化,长24厘米,高10.5厘米,宽8.4厘米。克什克腾旗盆瓦窑赵宝沟文化遗址出土,克什克腾旗博物馆藏。
253、碧玉棒。长29.8厘米,直径3.5厘米。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好鲁库出土,内蒙古博物院收藏。
254、玉骨节。白色玉,不透明,长10厘米,宽1.9-2.6厘米,孔径0.4-1厘米,骨节每节间距2厘米。克什克腾旗公安局移交,克什克腾旗博物馆藏
255、玉镯。小河沿文化 直径7.9厘米,孔径6厘米。克什克腾
旗新井乡上店遗址出土,现藏于克什克腾旗博物馆
256、“C”形龙。高16.8厘米,体径2.8厘米,鬣长7.5厘米,孔径0.7-0.8厘米。在翁牛特旗广德公镇黄谷屯征集,现藏于翁牛特旗博物馆。
257、翁牛特旗博物馆馆藏管状器。
258、翁牛特旗博物馆馆藏玉玦。
259、碧玉人面形佩饰。长9.3厘米,宽9.6厘米。翁牛特旗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
260、玉饰件。长2.7厘米,宽2.4厘米,最厚0.4厘米。翁牛特旗海金山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现藏于翁牛特旗博物馆。
261、玉饰件。长4.4厘米,宽2.7-3厘米,厚0.1-0.5厘米,孔径0.3厘米。翁牛特旗海金山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现藏于翁牛特旗博物馆。
262、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的“红山文化C形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红山文化是一个考古文化的概念,它包括出土文物的文化特征、出土地点(地域)以及出土文物的年代。毫无疑问,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出“C”形龙对红山文化的传承,并且在翁牛特旗还发现了另一只“C”形龙,所以从地域上讲也是没有太大问题的,问题在于年代。“C”形龙果真产生于红山文化所处的年代吗?还没有任何考古学上的证据证明这一点,这非常奇怪。翁牛特旗出现的两只“C”形龙,一只据说是一位农民数十年前在耕地时发现的,龙挂在了犁头上。另一只就是这一只,一位农民得之于地头的石缝,后来他的孙子,用它做了玩具。所以前面就说发现了“C”形龙,但不说“出土”。这个问题最终还需要新的考古证据来证明,它是不是红山文化。有人说,“C”形龙是宗庙里用的东西,所以古人不会将它埋进坟墓,但这显然
站不住脚,因为殷墟出土了那么多的青铜礼器,大部分是宗庙里的东西,为什么就做了陪葬品?总之,象牛河梁这样的大型遗址没有发现“C”形龙,哪怕是一块碎片也好,但非常遗憾,没有。如果盗墓的手下留情,留一两座墓给后人以启示,也许终有一天会真象大白,否则这将是永远无法解开的谜。今天,文物市场上的“C”形龙包括一些博物馆的藏品,加在一起的数量已不下一万只,这相当于每年有数百只新的“藏品”出土或者问市,它俨然已成为红山文化最著名最抢眼的符号之一,但是对于考古工作者而言,眼前仍旧是一片茫然,人们早已不需要考古,只需要一些想象力和激情。
263、玉钺。长22厘米,刃宽17.2厘米,厚1.5厘米,孔径
3.2×3.5厘米,翁牛特旗山嘴子乡大新井村出土,翁牛特旗博物馆馆藏。
264、玉斧。翁牛特旗藏品。
265、翁牛特旗博物馆馆藏玉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