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目的及要求:
地下建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通过《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手工计算能力。在课程设计中,通过要求学生利用手工计算来设计地铁车站、隧道和地铁区间隧道等,来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际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结构设计主要遵照的规范: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8)《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10)《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
(11)《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
三、设计一般原则:
1、结构设计根据车站或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周围地面既有建筑物、环境条件、管线及道路交通状况,通过对技术、经济、使用功能等方面的综合比较,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结构型式。
2、车站或隧道结构设计的净空尺寸应满足地铁或隧道建筑限界或其它使用及施工工艺的要求,并考虑施工误差、结构变形及后期沉降的影响。
3、车站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标号除中柱采用C40外,其余均采用C30,车站顶、底板及侧墙采用防水混凝土,其抗渗等级不小于S8。车站主要受力构件采用一级防火标准。
4、隧道结构采用二次支护。
5、结构设计应按最不利情况进行验算。
6、裂缝控制: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背土面为0.3mm、迎土面为0.2mm。
7、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按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要求进行耐久性设计。
8、结构设计应满足施工、运营、城市规划、防水、防迷流以及人防的有关要求。
四、设计标准:
1、主体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
2、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级。地震按7度抗震设防,地下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
3、地下工程及附属结构均按一级耐火等级设计。
4、人防等级按6级设防。
5、内衬混凝土裂缝控制标准:迎土面地表附近干湿交替环境≤0.2mm,其余部位≤0.3mm。
6、环境类别:二类a.
五、荷载及组合:
1、荷载
a.永久荷载:结构自重、地层压力、静水压力及浮力、设备重量、混凝土收缩及徐变作用、侧向地层抗力及地基反力、预加应力等。
b.可变荷载:地面车辆荷载及其冲击力、地面车辆荷载引起的侧向土压力、地下铁道车辆荷载及其冲击力、人群荷载、施工荷载、温度作用力等。
c.偶然荷载:地震荷载、6级人防荷载。
2、荷载组合
根据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取各自的最不利组合进行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