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当前位置:首页实验报告参考(6篇)

实验报告参考(6篇)

2023-02-22 来源:好土汽车网
导读 实验报告参考(6篇)

实验报告参考

  【实验题目】

  气垫导轨研究简谐运动的规律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方法验证滑块运动是简谐运动.

  2.通过实验方法求两弹簧的等效弹性系数和等效质量.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说明:什么是两弹簧的等效弹性系数?

  说明:什么是两弹簧的等效质量?

  3.测定弹簧振动的振动周期.

  4.验证简谐振动的振幅与周期无关.

  5.验证简谐振动的周期与振子的质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实验仪器】

  气垫导轨,滑块,配重,光电计时器,挡光板,天平,两根长弹簧,固定弹簧的支架.

  【实验要求】

  1.设计方案(1)写出实验原理(推导周期公式及如何计算k和m0 ).

  由滑块所受合力表达式证明滑块运动是谐振动.

  给出不计弹簧质量时的T.

  给出考虑弹簧质量对运动周期的影响,引入等效质量时的T.

  实验中,改变滑块质量5次,测相应周期.由此,如何计算k和m0 ?

  (2)列出实验步骤.

  (3)画出数据表格.

  2.测量

  3.进行数据处理并以小论文形式写出实验报告

  (1)在报告中,要求有完整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 处理和计算过程.

  (2)明确给出实验结论.

  两弹簧质量之和M= 10-3㎏ = N/m = 10-3㎏

  i m

  10-3㎏ 30T

  s T2

  s2 m0

  10-3㎏ i m

  10-3㎏ 20T

  s T2

  s2 m0

  10-3㎏ K

  N/m

  1 4

  2 5

  3 6

  4.数据处理时,可利用计算法或作图法计算k和m0的数值,并将m0与其理论值 M0=(1/3)M( M为两弹簧质量之和)比较, 计算其相对误差 .

  究竟选取哪种数据处理方法自定.书中提示了用计算法求k和 m0的方法.若采用,应理解并具体化.

  【注意事项】

  计算中注意使用国际单位制.

  严禁随意拉长弹簧,以免损坏!

  在气轨没有通气时,严禁将滑块拿上或拿下,更不能在轨道上滑动!

实验报告参考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见书p30)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五、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实验报告参考

  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技能目标:掌握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正确使用汞;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

  一 课时安排:3课时

  二 实验要点:1、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2、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3、铜、银、锌、汞的配合物;

  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重点、难点】

  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

  这些元素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教学方法】 实验指导、演示、启发

  【实验指导】

  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1、铜、锌、镉

  操作:0.5mL 0.2 mol·L-1MSO4→2 mol·L-1NaOH→↓ →2 mol·L-1H2SO4; ↓→2 mol·L-1 NaOH

  指导:

  离子

  Cu2+实验现象 H2SO4NaOH

  溶 解释及原理 Cu2+ +OH-=Cu(OH)2↓ Cu(OH)2+2H+=Cu2++2H2O Cu(OH)2++OH-=[Cu(OH)4]2-

  Zn2+ +OH-=Zn(OH)2↓方程式同上

  溶 溶 浅蓝↓ 溶 Zn2+

  Cd2+

  结论 白↓ 白↓ 溶 不溶 Cd2+ +OH-=Cd(OH)2↓ Zn(OH)2、Cu(OH)2具有两性,以碱性为主,能溶于浓的强碱中生成四羟基合M(Ⅱ)酸根配离子。

  Cd(OH)2碱性比Zn(OH)2强,仅能缓慢溶于热浓强碱。

  2、银、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操作::0.5 mL 0.1 mol·L-1 AgNO3 →2 mol·L-1NaOH→→↓+ 2 mol·L-1HNO3(2 mol·L-1 NH3·H2O)

  :0.5 mL 0.2 mol·L-1 Hg(NO3)2 → 2 mol·L-1NaOH→→↓+ 2 mol·L-1HNO3(40% NaOH) 指导:

  离子 实验现象 解释及原理Ag

  +

  Ag2O褐↓

  HNO3溶 溶 无色

  氨水 溶 NaOH 不溶

  Ag2O+ 4NH3 + H2O =2Ag(NH3)2+ +2OH

  HgO + 2H+=Hg2+ +H2O

  -

  Hg

  2+

  HgO 黄↓

  结论

  AgOH、Hg(OH)2沉淀极不稳定,脱水生成成碱性的Ag2O、HgO。

  二、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操作::0.5 mL 0.2 mol·L-1 ZnSO4、CdSO4、Hg(NO3)2→1 mol·L-1Na2S→(浓HCl、王水)。 指导:

  离子 Zn2+Cd2+Hg2+结论

  结论

  溶解性

  硫化物 CuS Ag2S ZnS CdS HgS

  颜色

  黑 黑 白 黄 黑

  稀HCl 不溶 溶 溶 溶 不溶

  浓HCl 不溶 溶 溶 溶 不溶

  浓HNO3 溶(△)溶 溶 溶 不溶

  王水

  K

  sp

  -5

  →↓→2 mol·L-1HCl

  实验现象

  溶解性稀ZnS白↓ 溶 CdS黄↓ 溶 HgS黑↓ 不溶

  HCl浓溶 溶 不溶

  王水溶 溶 溶

  -

  解释及原理

  M2+ + S2=MS↓ MS + H+ = M2+ + H2S

  臭↑(H2S),CuS、CdS易溶于酸,最难溶的是HgS,须用王水溶解。

  溶10溶 溶

  210610

  -49-36-28

  溶10溶

  210

  -52

  三、铜、银、锌、汞的配合物

  1、氨配和物的生成

  操作::0.5 mL 0.2 mol·L-1 CuSO4、AgNO3、ZnSO4、Hg(NO3)2 →2mol·L-1氨水→2mol·L-1氨水。

  注意:

  离子 Cu2+

  氨水 ↓浅蓝

  溶

  过量

  -

  解释及方程式

  Cu2++2OH=Cu(OH)2↓

  2+

  Cu(OH) 2 + 4NH3=Cu(NH3)4+2OH

  -

  2、汞合物和应 内容

  Ag+Zn2+Hg2+结论 操作

  Ag2O↓褐

  溶Ag(NH3)2+溶

  Zn(NH3)42+无色不溶

  Ag2O+ 4NH3 + H2O =2Ag(NH3)2+ +2OHZn2++2OH=Zn(OH)2↓

  -

  -

  ↓白 ↓白

  Zn(OH)2 + 4NH3=Zn(NH3)42+ +2OH

  -

  Cu2+ 、Ag+、Zn2+可生成氨配合物。Hg2+ Hg22+与氨会生成溶解度很小的氨基硝酸汞(或氨基氯化汞),所以它们不形成氨基配合物。

  现象 橙红↓

  解释

  Hg2++2I=HgI2↓

  -

  的配

  生成用

  0.5 mL 0.2 mol·L-1 Hg(NO3)2 →0.2mol·L-1KI →↓→KI固体至↓溶解 → 40% KOH→ 氨水 (可用于鉴定NH4+) 结论

  ↓溶2+2KI=K2[HgI4](无色)

  碘 配 合 物

  红棕↓

  a) K2[HgI4]与KOH混合溶液(奈斯勒试剂)可用于鉴出微量的NH4+。 b) 在HCl下可溶解HgS:

  5d 0.2mol·L-1Hg(NO3)2 →0.1mol·L-1KSCN

  -

  白↓2++2SCN=Hg (SCN) 2↓ ↓溶2++4SCN=Hg (SCN) 42

  -

  -

  -

  白↓→KSCN

  → ZnSO4(可用于鉴定Zn2+)

  SCN 配 合 物

  结论

  白↓2++Hg (SCN) 42=Zn[Hg (SCN) 4]↓

  ) (反应速度相当缓慢,如有Zn2+存在时,Co2+与试剂的反应加快。

  四、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内容操作 现象解释

  0.5 mL 0.2 mol·L-1 CuSO4→过量

  6 mol·L-1 NaOH→

  →1mL 10%葡

  Cu2O

  萄糖溶液△→↓→两份 (黄↓→红↓)

  2 mol·LH2SO4 →静置→△ 1mL浓氨水→静

  置

  -1

  浅蓝↓ ↓溶

  红↓溶解,有红色固体Cu↓溶,深蓝色

  Cu2+ +OH-=Cu(OH)2

  ↓

  Cu(OH)2

  +OH-=[Cu(OH)

  4]2-2 [Cu(OH)4]2- + C6H12O6= Cu2O↓+ C6H12O7 +4OH-+2H2O

  被O2氧化成Cu(Ⅱ)

  c)

  10 mL 0.5 mol·L-1 CuCl2→3mLHCl浓 、Cu屑→△至绿色

  消失→几滴+10 mL H2O→如有白↓→全部倾入100mLH2O,洗涤至无蓝色。

  CuCl

  3mL浓氨水

  白↓分两份

  3mLHCl浓

  [指导]:

  ↓溶解

  ↓溶解

  CuCl + 2NH3=Cu(NH3)2+ + Cl

  -

  银镜反应

  3、CuI的生成和性质

  操作

  现象

  -

  解释及方程式

  2Cu2+ +4I=2CuI↓+I2

  0.5 mL 0.2 mol·L-1 CuSO4 →0.2 棕黄色 mol·L-1 KI → 棕黄色

  白色↓ →0.5 mol·L-1 Na2S2O3

  4、汞(Ⅱ)和汞(Ⅰ)的转化

  操作

  1、Hg2+的氧化性 0.2 mol·L-1 Hg(NO3)2 →0.2 mol·L-1SnCl2

  (由适量→过量)

  2S2O32+I2=S4O62+2 I(碘量法测定Cu2+的基础)

  -

  -

  -

  现象

  适量: 白色↓ 过量: 灰黑↓

  解释及方程式

  Sn4+量少

  -

  Hg2+ + Sn2++4Cl= Hg2Cl2↓白色+SnCl62- Sn4+量多

  Hg2Cl2+Sn2++4Cl= 2Hg↓黑色+ SnCl62--

  2、Hg2+转化为Hg22+ 0.2 mol·L-1

  Hg2+→1滴金属汞 金属汞溶解2+ + Hg=Hg22+

  白色↓22+ +2Cl=Hg2Cl2↓白色-清夜→0.2 mol·L-1NaCl

  清夜→0.2 mol·L-1NH3·H2O

  灰色↓ Hg22++2NH3+NO3-=[ NH2 Hg] NO3↓+2Hg↓+NH4+

  [问题讨论]

  1、使用汞应注意什么?为什么要用水封存?

  1、 选用什么试剂溶解?

  物质2 2试剂 稀HCl 热稀HNO3AgI 氨水2S2O3

  4、区别:Hg(NO3)2 、Hg2(NO3)2、AgNO3

  物质3)2 Hg2(NO3)2

  AgNO3

  黄色↓

  先产生白色↓后溶解KI液

  红色↓ 灰色↓ 灰黑色↓ 过量氨水 白色↓

实验报告参考

  实验内容 6改变生态瓶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实验器材 生态瓶、小鱼、水草

  实验步骤 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2、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实验现象 1. 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2. 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实验结论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实验报告参考

  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速度=距离s用符号表示V=时间t

  实验器材:木块木板小车刻度尺秒表实验过程: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小木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了路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小木板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全车的平均速度v1

  6、将小木板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小木板的距离s2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实验报告参考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的目的是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并创建鼠标经过图像。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并创建鼠标经过图像。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在“页面属性”对话框中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

  2) 在页面文档中单击“”插入鼠标经过图像。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看到页面的背景变成了我们插入的图像,并且要鼠标经过的时候会变成另一个图像,这就是鼠标经过图像的效果。当然这种实验效果很难在实验结果的截图里表现出来。这个实验的关键在于背景图像的选择,如果背景图像太大不仅会影响网页的打开速度,甚至图像在插入会也会有失真的感觉,因此在插入前对图像进行必要的处理能使实验的效果更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