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导滞
主证:轻者无症状,或绕脐疼痛,时作时止,腹痛时可有条索状物,时聚时散,胃纳差或有异食痹,夜睡不安或磨牙。重者面黄肌瘦,甚则爱挖鼻孔,咬唇角,嗜食土、菜叶、生米、火炭等。面部有淡色虫斑,巩膜有灰蓝点,下唇内可出现颗粒样透明小白点,舌尖红,有刺点或舌尖红赤,苔黄腻或花剥,脉弦滑。部分患儿有成虫排出,偶见呕虫或大便镜检有蛔虫卵。
症状:虫棲肠道。
方药:驱蛔连梅汤。
使君子12克,榧实10克,雷丸10克,青皮5克,槟榔8克,花椒3克,乌梅10克,枳壳8克,苦楝皮15克,川连3克。
方解:川连、乌梅、花椒、苦酸辛并用以制蛔;使君子、榧实、雷丸、苦楝皮杀虫;槟榔、枳壳、青皮导滞以下虫。
加减法:大便坚实者可加大黄、元明粉。
安蛔定痛
主证:此为蛔虫窜入胃或胆,突然右上腹或剑突下绞痛。并向右肩及背部放射。弯腰曲背,或辗转不安。剧痛时捧腹踡卧或哭叫打滚。恶心呕吐,肢冷汗出,或吐出蛔虫。腹痛阵作阵止,重者可持续腹痛。畏寒发热,如因湿热蕴伏,胆汁外溢可见黄疽。
症状:蛔厥(胆道蛔虫)
方药:乌梅丸。
乌梅10克,细辛3克,川椒3克,川连3克,黄柏6克,当归5克,桂枝3克,附子5克,使君子12克,干姜3克。方解:本方取蛔“得酸则安,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之意。乌梅、川椒、细辛、川连、黄柏是酸、辛、苦并用,以乌梅为主药。干姜、桂枝、附子温脏去寒,以助川椒、细辛以伏蛔。使气机通达,调整胃肠,故又能止痛止呕。
加减法:痛甚加元胡10克。积实10克;便结加大黄6克。
清热利胆驱蛔法
胆道蛔虫继发感染出现黄疽时,可用清热利胆驱蛔法。以小柴胡汤合驱蛔汤。茵陈12克,白芍10克,使君子12克,柴胡6克,法夏8克,黄芩8克,元胡8克,苦楝皮12克,银花10克,槟榔8克。
其他治法。
(1)剧痛时,可用陈米醋口服,每次20~30m1,隔1小时1次,连服3~5次。
(2)炒使君子肉,使君子去壳及衣,用其肉炒黄,每岁服1粒,清晨空腹服,连服2天。
(3)苦楝根二层皮:每公斤体重3~6克(鲜皮),睡前煎服,或晨间空腹服。
(4)针灸:腹痛剧烈:天枢、中院、足三里、内关、阳陵泉。蛔厥先刺迎香透四白、胆囊穴,后刺内关、足三里、中院、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