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当前位置:首页2024 车市众生相:市场加速出清,生存从未如此艰难

2024 车市众生相:市场加速出清,生存从未如此艰难

2025-01-12 来源:好土汽车网
导读 202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新能源汽车增长强劲,渗透率突破50%; 价格战愈演愈烈,引发市场大洗牌; 车企营销花样百出,车圈竞争“饭圈化”; 智能化快速发展,俨然成为市场重要趋势; 自主品牌崛起,传统合资品牌面临困境; …… 不可否认的是,2024年的汽车市场是变革和发展并存的一年,竞争也愈发白热化,而内卷,也依旧是主旋律。 01 打不停的“价格战” 从2023年开始,价格战就已经成为了车企们赖以生存的手段。到了2024年,价格战依旧是车圈绕不开的关键词。 新年伊始,喊出了“电比油低”的

202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新能源汽车增长强劲,渗透率突破50%;

价格战愈演愈烈,引发市场大洗牌;

车企营销花样百出,车圈竞争“饭圈化”;

智能化快速发展,俨然成为市场重要趋势;

自主品牌崛起,传统合资品牌面临困境;

……

不可否认的是,2024年的汽车市场是变革和发展并存的一年,竞争也愈发白热化,而内卷,也依旧是主旋律。

01

打不停的“价格战”

从2023年开始,价格战就已经成为了车企们赖以生存的手段。到了2024年,价格战依旧是车圈绕不开的关键词。

新年伊始,喊出了“电比油低”的口号,将秦PLUS的起售价下调至惊人的7.98万元,打响了2024年汽车价格战的第一枪。而这一枪,也正好打中了传统豪华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命门。

但正因为经历过2023年价格战的洗礼,大家深知,如果不积极跟进,恐怕只会倒的更快。

因此,传统豪华品牌BBA也纷纷开启了价格跳水模式,其中宝马3系跌至15万,奔驰EQ系列的部分车型售价也打了5、6折。合资品牌更无法幸免,经典B级车24款凯美瑞从上市就开始了降价促销,起售价从17.98万降到了12.68万。而上汽大众在推出2025款帕萨特车型时更是喊出了限时“一口价”。巨大的优惠力度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之后陆陆续续也有车企开始加入“一口价”大军中。

可以看到,在激烈的价格战下,不少合资品牌都放弃了守价格,但尽管如此,对销量的提振效果也无非是昙花一现,其销量基本上是靠上市多年的产品支撑。比如日产轩逸,大众朗逸,丰田卡罗拉等车型,这些车的研发费用分摊完毕,只有原材料和制造成本。

而或许是意识到盲目地跟进价格战可能会对品牌自身产生反噬,BBA三大豪华巨头选择退出价格战来缓解门店的经营压力。

其实一味地降价,厂家就会一味地压缩成本,这也意味着车辆本身的质量会随之降低,而最后承担这一切后果的,是消费者。但价格战不会停止,因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不允许车企们放松警惕,加上大环境的“消费降级”,这也已经成为了车圈的常态。

2025年,价格战还会继续,或许有更多车企伤亡。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抢占销量先机,比亚迪宣布至明年1月26日,第二代宋Pro DM-i和秦PLUS EV荣耀版两款车型推出优惠活动,起售价均低至9.98万元起。

02

万物皆可“卷”

其实从价格战开始,我们多多少少也能意识到,2024年的车圈,已经和“内卷”密不可分了。

无论是智能座舱,还是高阶智驾,或者是冰箱彩电大沙发,统统成为标配。而“卷王”比亚迪的第五代DM技术更是把油耗带到了“2”字开头。

而随着新玩家小米入场,以及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2024年汽车市场的份额争夺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但相比起卷价格、卷配置、卷市场,2024年,车企们卷得更多的,是营销。

在小米SU7的交车仪式上,雷军亲手将车交给车主,亲手给车主弯腰拉车门并合照,上演了“千亿总裁亲自为我开车门”的年度爽文,情绪价值直接拉满,引发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

也正是雷军的这种态度,让车企一把手们意识到亲自下场营销的重要性,老总们开始各种直播、打造个人IP,逐渐活跃在消费者的视野中。

于是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大家的关注点不再是新车,而是坐在车顶上的“红衣大哥”周鸿祎,是四处串门高调逛展的雷军。而在社交平台上,我们能看见一向低调的长城董事长魏建军直播测试长城智驾,也能看见蔚来董事长李斌长达10小时的欧洲换电直播……

不难看出,大家在营销上还是下了不少功夫。但也正因如此,车圈开始渐渐呈现出“饭圈化”趋势。

诚然,在汽车新时代,新的营销手段可以为市场带来新的生机,“名人效应”也可以在短期内拉动品牌的流量。但说到底,在“产品为王”的时代,流量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如果不能恰当运用,也要小心被流量反噬。

就比如在智己L6技术发布会对标小米SU7,将其关键参数标注错误让小米连发三条微博要求智己公开澄清并道歉。由此可见,想蹭热度却被流量反噬,如何掌控这个度,也是一众车企高管需要学习的。

03

从萝卜快跑到全民智驾

2024年,武汉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闯入大众的视野,因其超低的车费以及整洁无异味的车内环境被广大消费者喜爱。而“萝卜快跑抢司机饭碗”的话题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刷屏,引起了大众对无人驾驶话题的激烈讨论。

可以看到,智能化时代,无人驾驶已经进入大众视野,而车辆的智能驾驶功能,也成为了很多消费者购车时重点关注的点。

其实在整个2024年,智能驾驶在国内市场处于一种“龙争虎斗”的状态。或许在23年时,提到智能驾驶,大家也只能想到华为、小鹏。但进入2024年,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展现智驾实力,甚至连一向智驾能力较弱的比亚迪也在24年大秀了一把智驾肌肉。

L2级的辅助驾驶对车企们来说已经是常态,各大车企都在推动智能化迭代升级,加快城区NOA的落地速度。

而我们本土的智驾市场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很大一个原因是学习特斯拉走端到端的技术路线,不采用激光雷达,通过降低硬件成本的方式,从而加速高阶智驾的普及。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车企也将智驾下放到更低价位的车型上去。比如小鹏在MONA M03上以及蔚来在乐道L60上采用纯视觉方案。

无论怎么说,智能驾驶已经是如今车企们的必经之路,如果25年还有车企无法将智驾水平稳定在平均线上,那将很可能惨遭淘汰。

至于无人驾驶,可以让子弹再飞一会。

04

谁没熬过寒冬,谁又在抱团取暖?

内卷的市场环境下,必定会产生一个现象,那就是优胜劣汰。

24年新年伊始,高合就传出爆雷消息,而在农历新年开工的第一天,高合汽车宣布即日起停工停产6个月。这一停,高合汽车就再也没有回来过。高合的倒下,也给车圈敲响了警钟,接下来的竞争,会更加残酷。

无独有偶,极越汽车同样传出了爆雷的消息,在年底传出了“裁员”“拖欠供应商款项”“原地解散”等负面传闻,一时间让人唏嘘不已。

从威马,到高合,再到极越,我们看到了市场竞争的残酷程度。所以一整年,陆陆续续也有车企降薪裁员,甚至关闭工厂。降本增效,也成为了车企们的生存手段。

严峻的生存环境冲击的不单是势单力薄的新势力车企,传统车企也寸步难行。

24年年末,日产、本田、三菱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进行经营整合事宜,计划出资共同成立一家控股公司,这或许是它们重振信心的一种方式吧。

所以进入2025年,一定会再有车企倒下,对于车企来说,长期依靠融资输血并不是长久之计,想办法扭亏为盈,才能让企业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天,哪吒汽车被曝出官网显示无法访问,而24年哪吒也面临了CEO离职、销量下滑、资金紧张的局面。那下一个倒下的,会是哪吒吗?

05

品牌新生,“走出去”成新战略

尽管市场竞争环境很卷,但车企们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致力于开辟新的道路。

2024年,小鹏汽车推出了第二品牌MONA,蔚来汽车则推出了第二品牌乐道以及第三品牌萤火虫。甚至传统豪华品牌奥迪也推出了全新豪华电动品牌AUDI。

或许对车企来说,新的品牌,就是新的希望。而多一份希望,就多一份生存的机会。

除了开辟第二品牌,不少车企也选择走出去,来获取更多机会。但其实出海早就是战略性布局了,只不过在24年成为了争夺焦点。

因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行优势,让中国车企在海外稳住了脚跟,在全球也有显著的竞争力。不少外企选择和中国车企合作,如奇瑞在24年4月份时与EBRO的母公司——EV MOTORS签署协议,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成立合资公司。而5月份,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资公司“零跑国际”也正式落地,这也意味着双方围绕海外市场的销售业务体系正式组建完成。

但也正因优势明显,从23年开始,欧盟就宣称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到了24年10月份,欧盟最终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关税的加征导致了成本上升,大大削弱了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美的优势。

由于欧美各种贸易政策的影响,出口增幅大幅下滑。而今年7月份新能源车渗透率首次超过50%,但是这其中的增长主力军并不是纯电车,而是插电混动车。不难看出,在结构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插混增长迅猛,而纯电却增长低迷。

所以不可否认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车企的“走出去”战略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写在最后

“卷”字贯穿了整个2024年,而我相信,它依旧会贯穿整个2025年。竞争还没结束,谁留下,谁淘汰,2025年,我们拭目以待。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