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2024年国内新能源车市进入下半场,车企们开启了新一轮淘汰赛。这场竞赛与其说是和时间赛跑,不如说是一场技术和资金的竞技。今年很多新势力都陷入了各种各样的困境。
前有拜腾、云度,后有威马、高合,谁是下一个倒下的新能源品牌,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因为销量低迷,被很多消费者列入了名单之中。
不过就在近期,创维汽车宣布旗下SKYWORTH K RHD右舵车型已经在香港上市。2025款尊耀版混插SUV车型也在国内正式开售。显然创维汽车用新车型证明着自身的活力,不过尽管如此,创维汽车依旧是国内车市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销量低迷,营销尴尬
据第三方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创维汽车销量总计9681辆。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讲,这个成绩已然不错,要好于极越、睿蓝、仰望、飞凡等一众新势力,不过和自身制定的目标相比还是差距太远。
今年初创维汽车创始人黄宏生曾说,2024年的销售目标是5万辆。在今年9月的采访中,黄宏生明确表示2024年已经无法达成这一目标,希望创维汽车能够冲刺一下4万辆。
其实近两年,创维汽车的销量一直没有达到预期。2022年、2023年的销售目标分别为3万辆和10万辆,然而实际销量只有2.19万辆和1.86万辆。
想当年,和其他新势力一样创维汽车喊出了很多豪言壮语,例如2030年实现100万台销量。但是以现在情况来看,简直是天方夜谭。当然创维汽车头顶“创维”两字,毕竟和其他新势力还不一样。
只是在内卷惨烈的国内车市想要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要在技术上有两把刷子,还必须有顶级的玄学流量。创维汽车在这两方面都沾边,但还远远不够。
可能很多消费者听到创维汽车这个名字的时候都很疑惑,连家电企业都来跨界造车了吗?实际上创维汽车并不隶属创维集团,但二者之间确实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两家公司的创始人都是黄宏生。
2010年黄宏生二次创业,设立开沃集团。2011年厦门金龙、南京东宇和开沃集团三家重组成立南京金龙,其中开沃集团持有南京金龙88%股权,开始涉足新能源商用客车领域。
2017年取得乘用车生产资质后,开沃集团实行“商乘并举”。2021年和创维集团签订商标转让协议,获得“创维”和“Skyworth”商标的使用权。
以“创维”之名勇闯乘用车市场,开沃集团的算盘打得非常好。毕竟创维这个品牌在国内家喻户晓,有着上亿的电视用户基础。创维汽车在品牌营销上就占据了先天优势,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2021年7月创维汽车发布了首款车型,主打养生概念。不仅搭载了N95空调滤芯、负离子发生器,能有效过滤新冠病毒和空气烟尘,还能监测驾驶者血压、心率等一系列健康数据。
在其他品牌都在卷配置、拼外观之际,创维汽车却另辟蹊径。这也让很多消费者感到不理解。例如在2024年北京车展上,黄宏生再爆惊人言论,称每天在创维汽车上睡一小时,所有亚健康问题全部消失。
现在一提起创维汽车,很多网友都称之为“养生车”。用健康理念卖车,可以理解为创维汽车想走差异化路线,快速打开市场,不过这也表明其在乘用车领域还有着明显的短板。
拿来主义换不来成功
今年4月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4全球独角兽榜》,列出了全球在2000年以后成立,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其中南京有10家公司上榜,开沃集团就位列其中。
之所以开沃集团能够多次被评为国内甚至全球独角兽企业,原因就在于其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取得的成功。例如在换电重卡、新能源自卸车、客车等多个细分赛道,开沃集团虽然不如一汽、东风、宇通等老牌企业实力强劲,但也稳居二线阵营。
依靠开沃集团在商用车领域的功底,创维汽车开拓乘用车市场或许轻而易举。然而事实证明,由商转乘这条路并不好走。
一方面商用车企业的客户大多以B端和G端为主,而乘用车主要面对个人市场;另一方面,商用车和乘用车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在动力系统、车身架构、底盘调教等方面都有着本质区别。
可以说在乘用车领域开沃集团徒有制造功底,并没有实战经验,依旧是新手一枚。
2019年推出子品牌天美,首发车型ET5为纯电中级SUV。尽管车型外观设计大气,采用宁德时代电池拥有较好的续航体验。但是和蔚来、比亚迪等品牌同价位车型相比,并没有出众的核心竞争力。上市半年后天美ET5销量仅不到600辆。
2021年天美汽车更名创维汽车后,首款车型EV6其实就是之前的天美ET5,被消费者指为诚意不足。雪上加霜的是,在中汽研C-NCAP碰撞测试中,创维EV6 520智能版只拿到一星成绩,引发了众多车主担忧。
在吸取了失败教训后,创维汽车更换思路,第二款车型HT-i不再专注纯电平台,采用比亚迪骁云混插技术。表面上看,有比亚迪技术的背书,自然会收获一大批粉丝。不过此举也没有让消费者为之动容。
从消费者角度,影响购车的两大因素,首先肯定是价格,其次是品牌。在价格相近的前提下,品牌成为左右消费者一锤定音的关键。毕竟大品牌意味售后服务的便捷、坚挺的保值率。
很显然,如今的创维汽车在渠道端的建设上和蔚来、理想等一线新势力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与比亚迪、吉利、长安等老牌巨头更是无法相提并论。
当然凭借和创维集团的关系,创维汽车在渠道铺设上可以大做文章。但是如何将家电渠道赋能汽车对创维汽车来讲还是个难题。
搞生态还必须有好产品
今年下半年,创维汽车以“闪充闪放,驾驭极致”为主题在南京、石家庄、广州等多个城市举办了汽车品鉴会。不仅发布了2024年全新创维EV6 II车型,并隆重介绍了自主研发的800V全域高压平台技术。
据悉在此技术加持下,创维超充车型可以实现“充电8分钟,续航800里”的壮举,缓解了新能源车主的“续航焦虑”。与此同时,创维汽车还发布了全球首创的“100kW-4C直流放电技术”,可以实现车对车、车对家、车对柜的能源互联。
不难发现,创维汽车造车的主旋律是在打造产品生态,说得更宏大一些,是想把创维集团的家电、光伏业务和开沃集团的汽车整合为一个闭环生态。
去年9月创维汽车发布了“创维灵光”光储超充解决方案,结合创维集团在光伏、储能领域的优势,共同发展新能源产业。计划2024年完成十城1000个能源补给站的布局。
在新能源产业链上,创维汽车确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产业规划取长补短。但问题是,光储能超充站的建设一方面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这个商业模式能给创维汽车带来的是锦上添花,而非是雪中送炭。
作为新能源车企,还是要以产品说话。只有打造出爆款车型,后续储能站才会有意义。然而目前创维汽车在售车型只有两款,而且都是基于前代升级而来,产品内容非常匮乏,供消费者选择的余地并不多。
今年9月创维汽车联席CEO韩必文表示,未来5年将会围绕“小、中、大”三个平台推出六款车型,丰富车型矩阵,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加速“出海”。
可以看出,创维汽车对未来规划并不是一味地猛攻,而是求稳。发展思路和国内其他车企一样,两条腿走路,国内海外市场双管齐下。不过值得担忧的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赛道技术迭代比手机还快,创维汽车的“慢”和其他品牌的差距或许会越来越大。
纵观近几年的发展战略,创维汽车和其他新势力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以B端思路来指引C端,注重产业大局,而非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用心造车。
当然创维汽车的康养理念也是在贴近消费者,但是这个思路已经太偏离用户真实需求。例如蔚来、小米等品牌也都在发展汽车生态,但前提是首先要把产品做好。有了销量才会有可能实现产业生态的重塑,创维汽车的造车思路明显有些华而不实。
结语
从成立时间上看,创维汽车是毫无争议的新势力。但是其背后的开沃和创维两大集团,一个是以B端起家的商用车独角兽,另一个是传统C端的家电巨头,这就注定了创维汽车的身体里有个“老灵魂”。
在整体实力上,有开沃汽车和创维集团的助力,创维汽车的新能源之路还会很长。不过想要在内卷加剧、价格战不止的国内车市里扎根生长,创维汽车欠缺的不止新营销、新渠道,还需要新产品的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