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文化,作为精神植被,对人们各种行为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植根于“川西明珠”——德阳,按照“创新体制校地合作共建共享持续发展”的原则,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德阳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合作建设了新图书馆并于2007年投入运行。作为西部诸多省市区中校地共建图书馆的尝试,有学校和当地政府及企业的多重支持,也必将在图书馆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合方面做出尝试和贡献。
1 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和结构
我国知名大学的图书馆,无不在文化上独树一帜。人们戏说北大为“一塔湖图”(博雅塔、未名湖、图书馆),可见图书馆在北大人心中的位置。北大图书馆的馆徽是将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置于一本翻开的图书之中,图书馆为学校之心脏的含义也跃然纸上。清华大学图书馆,虽为1919年、1931年、1991年三次连建而成,但风格一致,浑然天成,被专家评价为建筑史上的一大杰作。其内部环境优雅,玻璃书库、软木地板、圆形靠背椅,宽敞明亮的大阅览室,成为酝酿丰厚校园文化的熔炉。中山大学程焕文先生将图书馆精神概括为“爱国、爱馆、爱人、爱书”以及“服务与智慧”。其馆徽的设计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融馆藏特色与信息服务于一炉,凸现馆训“智慧与服务”之理念,构成独特优美的图形。
一般认为,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图书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的综合作用而逐渐形成的,能够长期维系或推动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在长期的情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绝大多数员工认同、信守的服务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图书馆文化是人类在建立、发展图书馆事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淀并不断丰富和变化着的,关于图书馆的组织模式、专业精神、规章制度、业务知
识、人际关系、技术思想等的认识及相应的现象。图书馆文化的结构表现为三个层次。
1.1 表层文化
是图书馆文化中具有鲜明的外在表征的文化集合,主要是人们直观可见的一些文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图书馆建筑、设施、布局、绿化、美化、园林艺术、厅堂装饰、书架排列及文献排放等。图书馆的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人们往往先从这些物质文化形态上看出图书馆的精神面貌。
1.2 幔层文化
即制度的层次,包括图书馆的内部结构和物质文化等。它立足于社会信息和图书馆资源的累积和沉淀、图书馆管理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更新,为社会信息的交流和利用提供了人文环境,是社会活动与信息活动交融的结果。
1.3 深层文化
即精神文化,它处于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层。包括用以指导图书馆开展服务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图书馆的群体意识和职工素质等。其特点有两方面:其一,不同的图书馆,精神文化有不同的特点,内容和形式;其二,图书馆文化还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精神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吸收图书馆内部的养分;另一方面吸收外部养分,使精神文化既体现了历史精神,又充满着时代气息。
2 地方文化的特点和保护
地方文化亦称地方特色文化,它以各种地区性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风景名胜、风俗习惯、土特产品为对象,是该地区特有的且又具有一定影响的和较大价值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地方性、特色性、影响性、价值性等特点。地方文化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是当地人民的精神家园。地方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构成形态,其背后蕴藏着精湛的技艺、独特的思维方式、丰富的精神蕴涵等非物质形态的内容。确立地方特色,必须详细调研当地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历史与现状,扣紧地方特色,紧紧抓住与当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文献资源为主内容,重点突出特色经济领域和领导科学决策。以地方经济为导向,抓住具有历史性、能代表本地方经济发展主线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作为馆藏内容。
3 校地共建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文化的优势
一些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不足,每年购入的文献很少,特色性受到削弱。同时,基础建设落后,缺乏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专业人员配置不尽合理,整体素质偏低。其结果是对读者的吸引力减小,大批读者流失,社会职能日益萎缩,甚至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这种状况与目前兴起的地域文化建设热潮不相适应,不能满足提供地域文化建设所需文献信息服务的需要。而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均在50万册以上,馆藏丰富,专业性强,再加上丰富的电子网络资源,建有地方文献阅览室等,可以为地域文化建设提供文献信息服务。随着地方高校特色馆藏建设和服务的加强,高校图书馆将在地域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4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对德阳地方文化的融合
由于地方特色文化区域性、多样性、连续性、分散性、稀缺性的特点,地方特色馆藏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新,人新我特”的战略理念。既要体现先进性、独特性、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优势,又要坚持科技性、系统性、价值性原则。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从以下几个重点弘扬本土地方文化。
4.1 装备制造业产业文化
德阳作为知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拥有第二重型机械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锅炉厂等一大批全国行业排头兵。经过几十年的發展,德阳已培育了装备制造业产业文化,在市内有大量的以此为原型和主题的雕塑群,在厂内开辟了产业文化观光等等。作为一个与之配套、有50年历史的地方高校,我馆的图书典藏和电子资源也是以装备制造为重点。
4.2 5.12地震展览馆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的大灾难,德阳也是重灾区之一。在抗震救灾中,本馆把宽敞的阅览休闲大厅作为市里救灾物资的中转地,为抗震救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9年,由北京泉州商会在本馆捐建了“512地震展览馆”。
4.3 三星堆遗址考古文化
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南兴镇,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三星堆遗址的
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商末周初,距今4800~2800年。三星堆文化研究涉及面极广,在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改写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对三星堆文化的研究渐成一门显学。
4.4 三国蜀汉文化
历经千年沧桑,三国文化依然长盛不衰,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对三国文化始终如痴如醉。德阳位于三国蜀汉文化圈,拥有丰厚的三国文化资源以及雄厚的市场基础,其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元素:白马关、庞统祠、绵竹、雒城(广汉)、罗江等等,无不留下一个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以文化遗迹为依托,搜集整理相关典籍记载,打造三国蜀汉文化品牌,推进三国文化产业发展,正是我馆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大有可为的。
4.5 绵竹年画艺术文化
“一黑二白三金黄,五颜六色穿衣裳。人工彩绘传千载,齐肩杨柳并潍坊。”绵竹年画以其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魅力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西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民间年画艺术,如同唐时贡酒“剑南春”一样,已经成为绵竹的名片。绵竹年画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经典,在于它独具浓郁乡土韵味和地方特色。把绵竹年画文化融入到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我馆,既弘扬了地方特色文化,也使本馆文化建设独树一帜。
5 地方高校图书馆文化融入地方文化的措施
5.1 在图书馆建筑装饰文化建设中引入地方文化元素,充分体现本土文化 由于校地共建,尽管地处西部地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共计5层,建筑面积达18200平方米,馆门前有数千平米的文化广场,馆内布局宽敞明亮。这就给本馆在设施、布局、绿化、美化、园林艺术、厅堂装饰中引入地方文化元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一楼大厅,陈列了数座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重装模型和“三星堆人”雕塑,体现了产业文化和三星堆考古文化;二楼校史馆,同时也称得上德阳装备制造业产业史馆,以大量的图片、资料见证、记录了德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壮大;三楼“5·12地震展览馆”,利用大量的图片、实物、文字、雕塑、图书,再现了地震灾难和抗震救灾。现在,5·12地震展览馆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來自全国各地的人
来参观,这也是图书馆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融合一体的典范;在改造的四楼五楼中,拟使用绵竹年画艺术作为墙面装饰。
5.2 构建地方文献资源库和数据库
作为全国首批示范高职院校,我校专业以数控、机电、材料为特色,与德阳的重装制造产业相吻合,图书馆的资源重点也切合了本市企业和市民的需求。故此,校地共建,相得益彰。在构建三国蜀汉文化、三星堆遗址考古文化、绵竹年画艺术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库时,通过接受捐赠、专门收集、购买、置换、复制、定向征集、组织访谈、考古征集等措施,彰显本土文化。
5.3 开辟地方文化研讨室
把收集到的以上地方文化典籍资料、图片,建立专门的地方文化研讨室,既方便读者因个人爱好的查阅,又提供群体的研讨,充分利用图书馆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文化学术的交流。
6 结语
地方文化和图书馆文化本身是两个独立的亚文化,并不存在着图书馆文化来源于地方文化,或倒置的本末关系。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融合、不断辨证发展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图书馆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用内涵建设的目标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其次,在图书馆文化构建的过程中,地方特色或地方文化应有一个内化的过程。简单的提取使用,只是强求特色的“伪特色”。地方文化有其特殊的成长土壤,在进入到图书馆后,其具体的发展方式、与图书馆文化的结合等方面都要遵循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继承地方文化中的精髓的基础上,更主要的工作是将其与本图书馆文化进行融合创新。
参考文献
[1] 甘亚非.图书馆建设地方特色文化数据库[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6). [2] 胡瑛.加快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化数据库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中国科技博览[Z].201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