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杆秤的发展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7:4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4 15:42

杆秤(读音gǎnchèng)是秤的一种,是利用杠杆原理来称质量的简易衡器,由木制的带有秤星的秤杆、金属秤锤、提纽等组成。

手工制作杆秤的工艺在中国流传历史悠久。传说也是有很多,下面介绍其中两种广为传说的.1据民间传说,木杆秤是鲁班发明的,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添加"福禄寿"三星,正好十六星,改一斤为16两,并颁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2另一种说法是范蠡所制,他由一个鱼贩的难处那得到启示先用根竹竿,一边放水筒,一边放鱼,利用杠杆原理发明,后来他进行改造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但因为有些商家缺斤少两,便添加"福禄寿"三星,表明,缺一两少福,缺二两少禄,缺三两少寿。直到20世纪50年代,国家才实行度量衡单位改革,把秤制统一改为10 两一斤。汉中手工杆秤制作工艺,是在70多年前抗日战争的特殊背景下,由汉水与长江交汇口工商重镇武汉传来的。武汉三镇在近代中国以工商经济及交通运输颇称发达手工制秤业素有规模。


制作杆秤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