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在二战中,中队到底装备了哪些反坦克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7:4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8 15:32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和德国有过一段"蜜月期",外交往来密切。当时,德国派出军事顾问团赴华帮助改革军队,中国也从德国购进大批军火以增强国防力量。在进口的德制武器中就有日后被称为"敲门砖"的37毫米Pak 35/36型反坦克炮,为了保密和避免外交纠纷,当时伪称为"瑞士索罗通造战防炮"。

中*队装备的德制37毫米Pak 35/36型反坦克炮。

1934年10月,德*事顾问团团长亚历山大·冯·法尔肯豪森将军拟定的中*队整编计划中就列入了装备37毫米反坦克炮的事项,而1935年春季德方向中国交付的军火中就包括了20门Pak 35/36型反坦克炮,每门炮配有1000发炮弹。根据当时的兵工署军械司*徐培根将军回忆,到1935年12月,中国已经接收了60门Pak 35/36型反坦克炮,炮弹14.2万发。1936年,中国又追加订购了124门37毫米反坦克炮,其中104门为木质车轮、驮马牵引的Pak L/45型,20门为橡胶车轮、车辆牵引的Pak 35/36型,同时配套牵引车20辆,炮弹12.4万发。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德国继续对华交付武器,1938年5月迫于日本压力德国中止武器出口,最后一批武器于8月交付,在此期间中国又接收了246门Pak 35/36型反坦克炮。中国购入的德制37毫米反坦克炮的总数约500门,炮弹55万发。

*第88师装备的37毫米Pak 35/36型反坦克炮。

由于接收较晚,列装迟缓,到全面抗战爆发时,中*队中成建制装备37毫米反坦克炮的部队仅有*军的第36、87、88师(即著名的"德械师"),以及*军校教导总队、装甲兵团和税警总团等少数部队,其中三个德械师和税警总团各编有1个4门制战防炮连,教导总队每团编有一个6门制战防炮连,装甲兵团编有一个战防炮营,下辖三个6门制炮连和一个弹药队。此外,*还建立了战防炮教导队,下辖三个营,每营编有16门反坦克炮,共计48门。陆军装甲兵团和教导队的战防炮部队均实现了摩托化,堪称当时中*队的精华。在中*队中,一个37毫米反坦克炮炮班由8人组成,包括炮长、炮手、装填手、2名弹药手和2名驾驶员或驭手及预备炮手。

操作37毫米Pak35/36型反坦克炮、头戴德式钢盔的*炮手。

37毫米Pak 35/36型在二战欧洲战场上因为威力不足而落下"敲门砖"的恶名,但是在中国战场上却是不折不扣的"抗日神炮"!Pak 35/36型的普通穿甲弹在5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29毫米均质装甲,相比之下,作为日军主力坦克的九七式中战车正面装甲厚度不过25毫米,而抗战初期侵华日军常用的*式中战车、九四式轻装甲车等型号装甲厚度均在20毫米以下,而且日军坦克装甲板多为铆接而非焊接,其防御能力在37毫米反坦克炮前面完全不够看。因此,*战防炮部队在面对日军坦克时颇占优势。

抗战初期日军主要使用的*式中战车,其装甲无法抵御37毫米反坦克炮的攻击。

全面抗战爆发后,战防炮教导队第3营在营长郭定远带领下开赴山西支援第二战区作战,在忻口会战中取得不俗战果。在淞沪会战中,第36、87、88师的战防炮部队均参与一线作战,猛攻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尤其在1937年8月17日,一队反坦克炮还被编入突击队,参加第87师对杨树浦日军阵地的突破作战。在战役后期的防御战阶段,37毫米反坦克炮的作用更加明显,在大场的战斗中甚至出现了八辆日军坦克面对中*队一门反坦克炮而不敢前进的情况。

淞沪会战时期,*使用的37毫米Pak35/36型反坦克炮的细节特写:1、高低机轮 2、方向机轮 3、退壳挡板 4、炮尾及水平滑楔炮闩 5、火炮炮管 6、光学瞄准具 7、炮架。

*Pak35/36型反坦克炮炮组,摄于淞沪会战时期的罗店战场。

在南京保卫战中,教导总队死守紫金山,下辖各战防炮连屡屡开火,多次*退日军步坦协同攻势,使其难进一步。此外,装甲兵团残存的战车三连(14辆德制一号坦克)和2个战防炮连残部(8门Pak 35/36)混编为"战炮分队",归南京卫戍司令部直接指挥,支援各部守军作战。可惜的是,上述德式装备均在南京之战中损失殆尽。

*使用的苏式M1930/37毫米反坦克炮实照。此炮采用木轮结构,虽是仿造Pak35/36型反坦克炮,但精度却远不如前者。

1938年初,*编成炮兵第52、53团,每团装备48门Pak 35/36型反坦克炮。徐州会战时,炮兵第52团及第200师师属战防炮营,共计4个营配属给第五战区,并在台儿庄战役中上演了德造三七战防炮在抗日战场最精彩之战斗。第200师的战防炮连在支援台儿庄的作战中创造一举击毁13辆日军坦克的战绩,而在协助第31师反击台儿庄时,6门反坦克炮一字排开,向日军阵地快速开火,成功地压制了日军火力,掩护步兵趁势突击,一举肃清残敌。在台儿庄战役期间,*战报称击毁日军坦克、装甲车30余辆,缴获日军战车8辆,履带式牵引车4辆。无论战绩是否属实,德制37毫米反坦克炮给日军造成的威慑无可否认,日军称其为"令战车兵泣下的可怕兵器"!

1941年在江西某地作战的中*队操纵37毫米Pak 35/36型反坦克炮。

遗憾的是,随着德国禁售武器,中*队的37毫米反坦克炮失去了后续来源,损耗无法得到补充,随着战时推移数量日渐减少。此外,37毫米反坦克炮虽然对付日军坦克非常有效,但无法弥补中日军队在火力体系上的差距。37毫米炮由于射程近,只能一线前沿部署,很容易被日军远程火炮或步兵掷弹筒压制而蒙受损失,到武汉会战结束时,中*队手中的37毫米反坦克炮已经所剩无几,此后再无出彩表现。

日军缴获的37毫米Pak 35/36,日军将其纳入己方装备。

一门准备进行射击测试的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其性能远较Pak 35/36逊色。

值得一提的是,日军在缴获Pak 35/36型反坦克炮后,与自家国产的九四37毫米反坦克炮进行对比测试,两种火炮分别对日军最新的九七式中战车进行射击,结果在300米距离上Pak 35/36几乎一击必杀,而九四式就算推近到150米也很难击穿目标正面。测试结果令一向自大的日本陆军不得不低头叹息,对德国武器的质量感叹不已。为什么同样的口径,威力差距会这么大?除了火炮本身性能外,炮弹设计的差异也是重要因素。德制穿甲弹采用被帽设计,对于表面渗碳硬化装甲有着更好的穿透效果,而日制穿甲弹没有被帽,只适合射击滚扎均质装甲,且弹体结构缺乏硬化弹芯,所以穿甲能力自然不及"德国造"!日军将缴获Pak 35/36型反坦克炮就地纳为己用,命名为拉式37毫米反坦克炮(日语:ラ式三七粍対戦车炮),盟军方面的称呼则是RA-37型反坦克炮(RA为莱茵金属公司的缩写)。

1939年春《东京战车大博览会》上陈列的"莱茵金属"37毫米反坦克炮。日军为了避嫌,还专门将其归类进了"苏联火炮"的范畴。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