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到底哪些算粗粮,粗粮应该怎么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47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5 13:24

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杂粮就是粗粮
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 正确吃粗粮的3个方法

1.吃粗粮及时多喝水 粗粮中的纤维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做后盾,才能保障肠道的正常工作。一般多吃1倍纤维素,就要多喝1倍水。

2.循序渐进吃粗粮 突然增加或减少粗粮的进食量,会引起肠道反应。对于平时以肉食为主的人来说,为了帮助肠道适应,增加粗粮的进食量时,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3.搭配荤菜吃粗粮 当我们每天制作食物时,除了顾及口味嗜好,还应该考虑荤素搭配,平衡膳食。每天粗粮的摄入量以30~60克为宜,但也应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

毫无疑问,粗杂粮吃起来口感通常要比细粮差一些,这也是人们避粗求精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口感很差的粗杂粮还使很多人想起那贫困甚至食不裹腹的年代,以及在那些年代里的不愉快的经历。所以很少有人真正喜欢吃粗杂粮也就不足为奇了。营养和保健是人们选择、关注粗杂粮的主要动力。

如何讲究烹调方法,改善粗杂粮的口感,作出好吃的粗杂粮,从而既有营养保健,又不亏待胃口?有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和细粮搭配食用;二是粗粮细作;三是买或做地方风味食品来吃。

小米的吃法小米和细粮搭配食用可以做:

①二米粥,把小米和大米放在一起煮粥。

②小米绿豆粥,把小米和绿豆放在一起煮粥,可以放少量花生。③腊八粥,腊八粥的用料因地区与口味的不同而略有差异。近代多添加珍珠米、薏仁米、麦仁、黑米,有的还放白果、百合、莲子、桂圆、绿豆、花豆等,再配以蜜饯食品。腊八粥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④小米红糖粥 。

⑤小米粉馒头 。

粗粮细作可以:

①小米煎饼

②小米粉窝头,小米粉、大豆粉加少量鸡蛋或奶粉可以做成很好吃的窝头。③小米山药粥,将小米粉及山药粉混合煮糊,加白糖食用。地方风味食品有:

①吕家糊粥, 郓城特色名吃之一,又称糊涂。②淄博茶汤,将小米浸泡,捞出后稍晾,上碾研细、罗粉,加糖,用开水调制。③晋中珍珠粥,珍珠粥本是寿阳民间普通的小米绿豆稀粥。④铜川雪花糖。

⑤曲阜枣煎饼。

⑥满族龙虎斗,用大米、小米、小豆合炯的饭。

玉米的吃法

和细粮搭配可以做①玉米糕,面粉加上玉米粉可以蒸成糕。

②玉米饼,与适量黄豆粉混合作成窝头。

③玉米馒头,与面粉混合做馒头。

粗粮细作

①玉米糁粥,玉米粒很难煮,可以用"玉米糁"煮成糊。②玉米碴粥

③爆玉米花

④煮鲜玉米

⑤玉米面饺子、包子、馅饼

地方风味食品有

①玉米粒饼,玉米粒饼是选用新鲜的玉米粒加果酱制成。②淮阴玉米山芋粥,用二斤玉米放在煨罐中,放进漫过玉米头的水,放进锅内,利用煮饭后的余火围起来,约三、四小时即浸透,玉米因受热吸足水份呈饱满状态,然后用水磨磨成糊浆。③滤浆咸粥。

④云南包谷粑粑,云南俗称玉米为包谷。包谷粑粑是每年玉米成熟的季节用鲜嫩的玉米制作的一种风味小吃。荞麦的吃法

和细粮搭配可以做

①荞麦饼,荞麦面与面粉混合作饼。

②荞麦面条,荞麦面与面粉混合做面条。

③荞麦面馒头,荞麦面与面粉混合做馒头。

④荞麦米。

粗粮细作可以

①荞麦饺子、包子、馅饼

②荞麦面包

③荞麦煎饼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5 13:24

“五谷杂粮”究竟是指那“五谷”?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非常注重健康,饮食方面讲究营养均衡。中医认为,五谷杂粮是养生之本,常吃可延年益寿。那么,“五谷”指的是什么呢?许多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很模糊。

“五谷”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后在历代著作中多有提及。《论语·微子》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其实,“五谷”原是中国古代实指五种有壳的粮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技术的改进,粮食的种类越来越多,“五谷”并非实指,而是泛指主要粮食作物。

关于中国古代粮食的种类,很多古籍有所记载:《吕氏春秋》作为中国最早系统地记录传统农业的著作,在《审时篇》中提及禾(稷)、黍、稻、麻、菽、麦六种农作物;西汉时期刘安主编的《淮南子》卷四之《坠形训》云:“东方川谷之注,……其地宜麦;南方阳气之所积,……其地宜稻;西方高土,……其地宜黍;北方幽晦不明,……其地宜菽;*四达,……其地宜禾。”;东汉末郑玄的《周礼注》记载:“三农生九谷,稷、秫、黍、稻、麻、大小豆、大小麦也。凡王之膳食用六谷,稻、黍、稷、粱、麦、苽也,以五味五谷养其病,麻、黍、稷、麦、豆也。”可见,中国古代粮食的种类繁多,有所谓“五谷”、“六谷”和“九谷”之称。

“五谷”说法之所以一直盛行并流传下来主要是古代“五行思想”影响所致。“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在古代,人们认为世界统一于不断运动中相生相克的五种物质,并将所有物质按金木水火土属性进行分类,最终演绎出“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味(酸、苦、甜、辣、咸)”、“五畜(鸡、羊、牛、马、猪)”、“五脏(肝、心、脾、肺、肾)”等等。“五谷”概念也是这样形成的,从此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但关于“五谷”的具体指代,中国古代存在多种不用说法,主流的有两种:一是稻、麦、黍(黄米)、稷(小米)、菽(豆类);另一种是麻、麦、黍、稷、菽。博主认为,前一种说法较为客观和现实,因为麻后来主要作为织布纤维,逐渐退出了粮食的范畴。

由此可见,“五谷”实指中国古代所称的稻、麦、黍、稷、菽等五种粮食作物,后泛指主要粮食;“五谷杂粮”则是所有粮食作物的总称,包括谷类(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等)、豆类(大豆、蚕豆、豌豆等)、薯类(红薯、马铃薯)及其他杂粮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