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月亮的外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48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13:51

月亮的外貌

地球与月亮

地球在很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是一个最大的类地行星,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其表面被水覆盖的行星。它也是唯一的一颗其物理特性被生物活动改造过的行星。在所有的类地行星中,它的地质活动是最为激烈的。

同地球相比,月亮是个死气沉沉的世界。这不仅是由于月亮上面没有生物,而且它的地质活动很弱。当“阿波罗”号的宇航员在月亮上行走时,他们留下的靴印大概至少会原封不动地保存100万年之久。由于没有天气变化,月亮的外貌也保持不变,月亮上没有大气,因而也就不会有风;没有液态水,所以也就不会有雨;没有天气的变化,则不会有侵蚀作用。月亮表面伤痕累累,留下那么多的坑穴,其原因不仅是由于宇宙物体多次冲击月面碰伤了它,而且是由于那些被撞伤的地方从没有受到改变。

月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地球上夜晚的自然照明,主要靠月亮;(2)历法的制订就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的;(3)由于地球表面各处所受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不同,地球上的水体产生了明显的潮汐现象;(4)月球是人类星际航行的第一站,如何利用月球作为“码头”,使人类更好地研究宇宙,这将是月地关系的新篇章。

孤独的月亮2006-10-04 12:50中秋节又到了。小时候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一个节日,是和祝福、团圆、思念这样一串美好的概念结合在一起的。我想象着一个诗意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伴着习习凉风,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耳边响起秋虫的鸣叫。那月亮里,想必有着李白在床前举头眺望的意象;想必有着张若虚在江畔思索追问的情境;想必有着苏子所见的阴晴圆缺的景致。我总想象着十五的月亮,在那诗意的夜晚,我也一定会吟出一首诗,也许比曹孟德的“月明星稀”色彩亮一些,也许比杜甫的“月是故乡明”口吻淡一些,也许比李白“举杯邀明月”平静安详些。谁知道那时我会是什么心情感受呢?

如今回首多少年前儿时的这个梦,只有轻轻叹息了。读了不少书,背了数不清的诗歌,却几乎从没有机会写一首诗。每一次拿到作文题目,总有一行小字:“体裁不限,诗歌除外。”背了那么多诗,做了那么多诗歌鉴赏,把古人的诗词分析得头头是道,自己竟做不出也没机会做一首像样的诗。

都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孔子编了第一部诗集起,诗就一直在为我们歌唱着心中的种种欢乐和忧伤。出游散步,垂钓耕田,古人什么样的心情都能用诗记录下来。但今天在校园里,我们虽然还能朗读前人的诗句,还能读出他们自由抒发和宣泄内心的洒脱,我们自己却没有了这样的自由,在我们的试卷上,只有审题、只有中心、只有格式规范。我们只敢小心翼翼地写下永远正确的观点,心力憔悴地搜索前人的例子。当我们戴着镣铐跳舞,面对必须削足适履的训练和试题时,我们的心情简直可以写成诗啊。

弯弯的月亮只能像小船,不许像豆角,我们还能写出动人的意象吗?更不要说,诗歌那跳跃的、非逻辑的语言;更不要说,诗歌那晦涩的,有时带着怀疑与绝望的思想,一定是决不被容许的。摇曳生姿的大树只能扭曲成盆景,生机勃发的枝条只能斧凿成病梅。作为一群诗歌国度未来的“精英”,却越来越没有诗意和浪漫的感情了,越来越不会享受抒发真情实感的自由了,越来越没有思考和质疑精神了。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性的民族,难道要迎来没有诗意的一代?

每一个思念家乡渴望团圆的人,都会抬头望着那十五的月亮。谁曾想过,月亮自己也很孤独呢?月亮的外形是*了,可她只能倾听人们对她的歌唱,而从不能表达她寂寞的内心。一个没有诗意的人,无论他生活得多么*,不也只能像月亮一样,孤单地挂在天上?

中秋的夜晚,我望着月亮。希望哪一年起,在这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里,我不只是很形式地吃掉月饼,还能留下些什么。

留下一首我自己的诗,圆儿时那个诗意的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13:51

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 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参考资料:百度的 查月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13:52

浩瀚星空中,最引人注目的天体要数月亮了,它那变化万千的外貌,它所承载的从古至今那么多的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为人间平添了多少诗情画意!广寒宫里琼楼玉宇,有嫦娥仙子舞翩翩。不仅如此,月亮周期性的阴晴圆缺还是人们自古以来制定历法的根据之一。

月亮围绕地球公转,同时也自转,两者周期相同,方向也相同,因此月亮总以相同的一面对着地球,在人造卫星上天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人们从来没见过月亮的后脑勺。

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呢?大家知道,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把照射在它上面的太阳光的一部分反射出来,这样,对于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随着太阳、月亮、地球相对位置的变化,在不同日期里月亮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月相的周期变化。进一步说,虽然月亮被太阳照射时,总有半个球面是亮的,但由于月亮在不停地绕地球公转,时时改变着自己的位置,所以它正对着地球的半个球面与被太阳照亮的半个球面有时完全重合,有时完全不重合,有时一小部分重合,有时一大部分重合,这样月亮就表现出了阴晴圆缺的变化。

当月亮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它的黑暗半球对着我们,我们根本无法看到月亮的任何一点形象,这就是“朔”,朔在天文上是指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时刻。逢朔日,月亮和太阳同时从东方升起,即使地球把太阳光反射到月亮,然后再由月亮反射回来的那部分光,也完全淹没在强烈的太阳光辉中。

而当地球处于月亮与太阳之间时,虽然三个星球也是处于一条线上,但这时,月亮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朝向地球,柔和的月光整夜洒在大地上,这就是满月,也就是“望”。这时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差180度。

因为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相对于日地距离来说太短了,在天球上,月亮东移的速度比太阳大很多,每天月亮由西往东前进13度多点,而太阳却只前进1度。 因此,朔之后,月亮很快地跑到了太阳的东边,一两天后,太阳一落下去,西边的天空就可见到一弯新月,两个尖角指向东方。此后,月亮升起的时间越来越迟,月亮也逐渐丰满起来。约在朔后七天,月亮的黄经刚好超过太阳90度,我们看到的月亮是圆弧朝西的半圆,这就是上弦月。以后月亮继续向东,更加丰满,升起的也更迟了,直到望。从朔到望,月亮离开太阳的距离越来越大。

过了望后,月亮逐渐向太阳移近,月面逐渐消瘦下去。 当月亮黄经超过太阳黄经270度时,它又变成了半圆形,但圆弧朝东,这就是下弦月。这时候,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月亮正高悬在正南的天空上,自然,我们的肉眼这时是看不见月亮的。下弦以后,月亮要到后半夜才从东方出来,它的半个圆面逐渐消蚀下去,变成狭窄的镰刀形,尖角向西。从望到朔,月亮与太阳靠得越来越近,以至再次与太阳黄经相同,消失在晨曦中。

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或从望到朔的时间,叫做朔望月。观测结果表明,朔望月的长度并不是固定的,有时长达29天19小时多,有时仅为29天6小时多, 它的平均长度为29天12小时44分3秒。

月亮与某一恒星两次同时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恒星月”,恒星月是月亮绕地球运动的真正周期。朔望月比恒星月长,道理与太阳日比恒星日长是一样的。恒星月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而朔望月却因为是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与地球上涨潮落潮有关,与航海、捕鱼有密切的关系,对人们夜间的活动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在宗教上月相也占有重要位置,所以人们自然地以朔望月作为比日更长的记时单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13:53

月亮的外貌

地球与月亮

地球在很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是一个最大的类地行星,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其表面被水覆盖的行星。它也是唯一的一颗其物理特性被生物活动改造过的行星。在所有的类地行星中,它的地质活动是最为激烈的。

同地球相比,月亮是个死气沉沉的世界。这不仅是由于月亮上面没有生物,而且它的地质活动很弱。当“阿波罗”号的宇航员在月亮上行走时,他们留下的靴印大概至少会原封不动地保存100万年之久。由于没有天气变化,月亮的外貌也保持不变,月亮上没有大气,因而也就不会有风;没有液态水,所以也就不会有雨;没有天气的变化,则不会有侵蚀作用。月亮表面伤痕累累,留下那么多的坑穴,其原因不仅是由于宇宙物体多次冲击月面碰伤了它,而且是由于那些被撞伤的地方从没有受到改变。

月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地球上夜晚的自然照明,主要靠月亮;(2)历法的制订就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的;(3)由于地球表面各处所受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不同,地球上的水体产生了明显的潮汐现象;(4)月球是人类星际航行的第一站,如何利用月球作为“码头”,使人类更好地研究宇宙,这将是月地关系的新篇章。

孤独的月亮2006-10-04 12:50中秋节又到了。小时候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一个节日,是和祝福、团圆、思念这样一串美好的概念结合在一起的。我想象着一个诗意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伴着习习凉风,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耳边响起秋虫的鸣叫。那月亮里,想必有着李白在床前举头眺望的意象;想必有着张若虚在江畔思索追问的情境;想必有着苏子所见的阴晴圆缺的景致。我总想象着十五的月亮,在那诗意的夜晚,我也一定会吟出一首诗,也许比曹孟德的“月明星稀”色彩亮一些,也许比杜甫的“月是故乡明”口吻淡一些,也许比李白“举杯邀明月”平静安详些。谁知道那时我会是什么心情感受呢?

如今回首多少年前儿时的这个梦,只有轻轻叹息了。读了不少书,背了数不清的诗歌,却几乎从没有机会写一首诗。每一次拿到作文题目,总有一行小字:“体裁不限,诗歌除外。”背了那么多诗,做了那么多诗歌鉴赏,把古人的诗词分析得头头是道,自己竟做不出也没机会做一首像样的诗。

都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孔子编了第一部诗集起,诗就一直在为我们歌唱着心中的种种欢乐和忧伤。出游散步,垂钓耕田,古人什么样的心情都能用诗记录下来。但今天在校园里,我们虽然还能朗读前人的诗句,还能读出他们自由抒发和宣泄内心的洒脱,我们自己却没有了这样的自由,在我们的试卷上,只有审题、只有中心、只有格式规范。我们只敢小心翼翼地写下永远正确的观点,心力憔悴地搜索前人的例子。当我们戴着镣铐跳舞,面对必须削足适履的训练和试题时,我们的心情简直可以写成诗啊。

弯弯的月亮只能像小船,不许像豆角,我们还能写出动人的意象吗?更不要说,诗歌那跳跃的、非逻辑的语言;更不要说,诗歌那晦涩的,有时带着怀疑与绝望的思想,一定是决不被容许的。摇曳生姿的大树只能扭曲成盆景,生机勃发的枝条只能斧凿成病梅。作为一群诗歌国度未来的“精英”,却越来越没有诗意和浪漫的感情了,越来越不会享受抒发真情实感的自由了,越来越没有思考和质疑精神了。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性的民族,难道要迎来没有诗意的一代?

每一个思念家乡渴望团圆的人,都会抬头望着那十五的月亮。谁曾想过,月亮自己也很孤独呢?月亮的外形是*了,可她只能倾听人们对她的歌唱,而从不能表达她寂寞的内心。一个没有诗意的人,无论他生活得多么*,不也只能像月亮一样,孤单地挂在天上?

中秋的夜晚,我望着月亮。希望哪一年起,在这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里,我不只是很形式地吃掉月饼,还能留下些什么。

留下一首我自己的诗,圆儿时那个诗意的梦。
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 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13:53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距离地球平均为384,401公里。这段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月球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月球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3。月球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面上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地球上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月球上的逃逸速度约为每秒2.4公里,为地球上的逃逸速度的1/5左右。
月球在环绕地球作椭圆运动的同时,也伴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年一周。月球不但处于地球引力作用下,同时也受到来自太阳引力的影响,所以具有十分复杂的轨道运动。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地球上的观测者所见到的月球被照这部分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视形状。这叫月相。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相变化的周期性,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阴历或农历月就是以月相为基础,星期也是由此演化而来。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月球总以相同的一面向着地球。这是由于月球自转周期恰好和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造成的,而这两个周期相同则是潮汐长期作用的结果。
月球赤道面同它的轨道面有6度41分的倾角。因为这一倾角的存在和月球绕转速度的不均匀等原因,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地面上某一点的观测者多少还能看出月面边沿有前后的摆动。从地面观测,不止看到月球的半面,而且能看到月球的59%,其余41%则不能直接看到。
月球形状也是南北极稍扁、赤道稍许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南北极区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洼陷约400米。月球重心和几何中心并不重合,重心偏向地球2公里。这一结论已为"阿波罗号"登月获得的资料所证实。
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此外,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特征名称。其实,月面上并没有水。只是早年观测者凭借想象,借用地球上的名称而已,最多不过有某些形态上的相似罢了。
月面上的最明显的特征是环形山,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其中大的直径可超过100公里,小的不过是些凹坑。直径大于1公里的环形山总数3万多个,占月球表面积的 7~10%。环形山大多以著名天文学家或其他学者的名字命名,月球背面有4座环形山,分别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命名。月面最大的几个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克拉维环形山,直径233公里;牛顿环形山,直径230公里。许多环形山的中心区有*峰或*峰群,高达2.5公里。
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它们是广阔的平原。在月球正面,月海面积约占整个半球表面的一半。已知月海共22个(包括背面),其中最大的叫风暴洋,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雨海面积约90万平方公里。月面*的静海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此外,较大的还有澄海、丰富海、危海、云海等。月海大多具有圆形封闭的特点,四周是山脉。有些月海伸向陆地称为湾,小的月海则称为湖。
月陆是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一般高出2~3公里。月陆主要由浅色的斜长岩组成,其反照率较高。月球正面的月陆与月海面积大致相等,而背面则月陆面积大些。月陆形成的年代经同位素年龄测定为46亿年,比月海要早。月球上也存在一些山脉,大多以地球上的山名命名,如亚平宁山脉、高加索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最长的山脉长达1000公里,往往高出月海3~4公里。最高的山峰在月球南极附近,高达9000米,比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还高。除山脉外,还有长达数百公里的峭壁,最长的是阿尔泰峭壁。
月面上有一些辐射纹, 典型的有第谷环形山和哥白尼环形山周围的辐射纹。第谷环形山有辐射纹12条,从环形山周围呈放射状向外延伸,最长的达1800公里,满月时看得最清楚。其成因尚无定论:有人说是火山爆发形成的;也有人认为是陨石轰击月面造成的。
长期天文观测与登月的直接考察证实,月球周围没有明显的磁场。月球磁场强度不及地球磁场的1/1000。月球上更没有像地球和木星那样的辐射带。月球上不存在任何形态的水,完全没有大气,几乎接近真空状态。通过月球火箭探测查明:月球正面有称为"重力瘤"或"质量瘤"的重力异常区,达12处之多;月球表面大部分地区为一层厚度不等的月尘和岩屑所覆盖。
月球没有像地球大气那样的保护层,月面直接受到流星体的猛烈冲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月岩的化学成分、岩屑大小、玻璃含量以及再结晶的程度。月球早期广泛发生火山爆发,喷出大量熔浆,从而形成月面上广阔的熔岩平原。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它的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它的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摄氏度;夜晚,温度可降低到零下183摄氏度。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而且所用的射电波的波长愈长,愈能探测到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 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摄氏度,很可能是熔融的。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关于月球的成因,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假说,即俘获说、*说和同源说。
俘获说: 月球可能是在地球轨道附近运行的一个小行星,后来被地球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因为月球和地球的平均密度相差很大,而化学组成又十分不同,所以,它们可能是由太阳原始星云中不同部位的不同物质形成的。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却与陨石、小行星十分接近。因此,很可能是小行星在围绕太阳运行中,由于接近地球,地球的引力使它脱离原来的轨道而被地球所俘获。有人认为,这个事件发生在35亿年前,整个过程经历5亿年。在月球被地球俘获后,月球由于受到地球的起潮力,喷发出大量岩浆,形成月海玄武岩。
*说:在太阳系形成的初期,地球和月球原是一个整体,那时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自转非常快,自转周期只有4小时左右。因此,这时太阳对地球的潮汐作用的周期为 2小时。这个周期恰与地球自由摆动周期相等,从而产生共振,于是在赤道面上形成一串细长的膨胀体,终于*而形成月球。太平洋就是月球*出去时留下的遗迹。根据计算,地月系统现有的角动量总和,即使再加上几十亿年的角动量损耗,也不足使地球和月球*。而且月球的位置又不在地球赤道面上。这些事实是*说很难加以解释的。
同源说:地球和月球是由同一块行星尘埃云所形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不同,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粒子在形成行星之前早已凝聚。地球在形成行星时,一开始便以铁为主要成分,并以铁作为核心。而月球则是在地球形成后,由残余在地球周围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月球形成的这三种假说,都能或多或少地解释月球的成分、密度、结构、轨道及其他基本事实。除*说一般认为难以成立外,俘获说和同源说这两种假说究竟哪一种更加合理,目前尚无定论。
根据对月球各种热历史模型的研究,整个月球曾发生过多次局部熔融。在月球形成的初期,月球的大部分温度曾达到1000摄氏度。距今41亿年前,月球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岩浆运动,在岩浆的分离过程中,形成了斜长岩成分的月壳,残留部分成为月表的高地。月球表层固结后又在较深的部位发生局部熔融,产生苏长岩成分的熔体。大约距今40亿年前,形成了富含放射性元素、难熔元素的非月海玄武岩。斜长岩高地长期裸露在月表,不断受到陨星物质的撞击,因而被削低了1.5~2公里,在高地上发育着大量古老的冲击月坑。后期,高地为一系列的断裂所切割和破坏。距今41~39亿年前,月球比较集中地遭受到各种大型陨星的撞击,使月表出现许多月海盆地,即大型的环形构造,最典型的是雨海事件。月球上的月海大致都是在相近的时期内形成的。月海生成的大致次序是:酒海、澄海、湿海、危海、雨海……。雨海纪形成的各个月海大约在距今39~31亿年间,被后期喷发的玄武岩所充填和覆盖。根据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大致充填的时间次序是雨海西、雨海东、湿海、危海、雨海、静海、丰富海、澄海和风暴洋。此后月表的轮廓基本形成,31亿年以来,月球内部的演化已处于"停滞"状态,外力作用在月球的演化史中占有主导地位。陨星冲击月表,使月坑继续形成和增多。爱拉托逊纪形成的辐射月坑,其辐射纹受月表的各种作用,或者变得不明显,或者消失;而哥白尼纪形成的月坑,则具有明显的辐射纹。
月球图片

月球上的一些地名。2.9MB

月球南极 2.1MB
月球北极 1.9MB
太阳在月球后面,月球边缘发亮的是太阳的日冕。地球反射的光线照亮了月球局部区域。上部亮点是金星。

1.1MB

1.2MB
1.3MB
3.9MB

月球表面

人类登上月球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