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资讯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一句话概括人与自然的关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6:16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02

人与自然是共生依存的关系。

相关介绍:

从人在自然界中所处的位置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从自然演化过程看,“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是大自然长期演化的产物,是自然之子。对人类而言,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不仅表现为自然作为人类之母时间上的“优先”,还表现为大自然对人类的“养育”,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大自然的给养。

扩展资料

相关理论:

就整个自然界的构成看,人类仅仅是某个时段的自然界的一部分,甚至从规模上看仅仅是大自然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从自然界的演化或创生过程看,人类仅仅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环节乃至非常短暂的环节,仅仅是自然界的一个“过客”,终究要成为“过去式”。

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言,“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注定要灭亡”,在遥远的未来,随着太阳的逐渐冷却,地球上所有有机生命的痕迹将逐渐消失,人类“思维着的精神”作为地球上最美丽花朵,也终将凋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02

人与自然本是一个整体,不应过多疏离,而应始终保持连接,并彼此和谐共存。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恩格斯指出,劳动把人从自然物种关系方面“提升”出来,在创造了人本身的同时,还摆脱了动物式的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和行为,创造了人对自然界的能动关系。

如何看待自然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值得我们从自然哲学角度作进一步审视和反思。


自然是生命之母、文明之根基。大自然孕育了所有生命和物种,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类早期文明均不约而同地将自然比喻为一个哺育万物的母亲形象。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是理解人类文明历史演进的一把钥匙。历史地看,人类已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正走向生态文明时代。人类文明的历史进阶与形态转型,首先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发生阶段性质变的结果。

只有敬畏自然,才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自然母亲的名义,从所有生命都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这个最基本的事实出发,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珍惜自然界中的每个生命物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基本特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首先要做到敬畏自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03

可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人们依据于大地生产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上天寒暑交替,养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来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习性而顺其自然。

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依规律运行,有规律可循的。“自然”有自然的变化规律。春天万物生发;夏天长势茂盛;秋天收获丰收;冬天严寒收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循环往复,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扩展资料

人立于天地之间,生活在地球之上,地球围绕太阳转,所以人的命运与太阳地球运行规律而产生的四季轮转、温热凉寒之节律变化状态息息相关。人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整个宇宙同呼吸共命运。

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庄子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与自然是有机的整体,生命是整个自然的结果,这就是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中国“二十四节气”是讲述气象的变化,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讲述人类生存的基本法则。

千百年来,人们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二十四节气”鲜明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蕴藏了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03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历史的不同发展时期会发生性质上的巨大变化。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矛盾不断展开和不断解决的循环过程。

人之所以保护生态自然环境是因为人要长久的生存下去。一旦自然环境恶化,那么人类的生存状态也将会恶化。人类就是在不断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然后与自然和平共处下去。

扩展资料

人与自然的原则:

 一、是适度原则,即人要从自然界取得资源,但索取要适度,要使资源能够长久甚至永续使用;

二、是保护原则,既要使用与保护并重,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三、是节约原则,即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不掠夺和浪费资源。

人与自然应是和谐相处的,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人们应该不要破坏这个关系,不要肆意去破坏。保护大自然,,就等于在保护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04

可持续发展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斗争。

人与自然是一对矛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事实上是以承认二者之间存在矛盾为前提的,否则和谐也就失去了内容和意义。比如地震、海啸、洪水等,它们都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人类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人类的生存就与它们是充满矛盾的。

人要与自然真正实现和谐发展,人类首先要能理解自然、掌握自然、控制自然,和谐中既有服从又有“斗争”,和谐是以人类的科技、文化进步作为核心内容的。

扩展资料:

诗中自然

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一

一、原文

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二、译文

在生活中到处能发现诗,不需要挖空心思追寻,顺应情理写作,就能着手成春。作品自然如花儿适时开放,又好像四季岁月更新。生活中得来的领悟不能被人夺去,勉强搜取材料就会陷于窘困。高雅的人身居空山,雨过以后采集野萍。这一切都真切自然,就如同天体默默地运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然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