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资讯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京剧脸谱包公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25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5:14

京剧脸谱人物漫谈——包拯 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著名的清官包拯(公元999—1062)在民间可以说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京剧里,他的脸谱属“黑色正整脸”(面部整个涂成黑色),象征着他有刚强的意志,不畏*,不媚权贵,不徇私情,被誉为“铁面无私”。两道紧锁的双眉表现他忧国忧民的心情;为了扶保大宋王朝和解除百姓的疾苦,不分昼夜辛劳工作,难得一展双眉。额上涂成白色的弯月,除表明他的品格像月亮般清新皎洁外,还根据传说表明他是“阴阳二官”,有日断阳,夜断阴的非凡本领。作恶之徒逃到阴间,他也能追究查办。 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人。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他29岁时考中进士。他先后担任过知县、知州、转运使(府州以上的行政长官)、监察御使、天章阁待制(皇帝的顾问)、龙图阁直学士(皇帝待从的荣衔)、开封府知府、知谏院谏官、三司使(*财政*)等职,最后升任枢密副使(相当于副宰相)。公元1062年,他六十三岁时病逝于任上。死后朝廷赐“孝肃”谥号,追赠礼部尚书。遗著有《包孝肃奏议》集。 包拯在出仕后写过一首五言律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前四句讲的是他修身处世的原则和立志做国家栋梁的抱负;后四句是表示他希望国富民强,百姓能安居乐业,他要汲取历史上为官者的经验教训,作一个无愧于后人的好官。这首诗实际上成为了指导他一生行动的准则。 包拯作过端州(今广东省高要县)知州。那里出产一种名贵的砚台叫端砚,是进贡皇帝的贡品。从前任知州的*,每年都要在进贡朝廷的数额外,加征几倍乃至几十倍,以便去贿赂权贵或中饱私囊。但包拯却没有这样作,他离任时,连一块端砚也没带走,当地百姓赞叹不已,但又感到过意不去。有人用黄布包了一块,偷偷地放在他的官船中,包拯发现后,立即把砚投入江心。据说不久包拯掷砚处的江中出现了一座沙洲,后人称之为“墨砚沙”,以褒扬包拯的清廉。 包拯从不徇私,不通关节。他在家乡庐州任知府时,他的叔伯舅舅肆无忌惮,横行乡里,触犯刑律,包拯照样当堂定罪,责打一顿。包拯晚年,曾立下这样的家训:后世子孙为官如有贪赃枉法者,生不得归家,死不得归葬。 包拯长期担任地方官,了解民间情况,知道百姓的困苦。他懂得百姓是国家财富的来源,安危的关键,所以一贯主张“大缓吾民,以安天下!”他提出了一系列主张,要求朝廷薄赋敛、宽力役、救饥馑、裁冗员、汰弱兵、节用度。这些主张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具有积极和进步的意义。 包拯担任谏官时,不怕冒犯威严,不避仇嫌,敢于犯颜直谏。历史书籍中,有关他三次*张尧佐的记载很能说明问题。张尧佐的侄女张美人,是仁宗皇帝宠爱的贵妃。此人虽无才无德,却靠裙带关系当上了掌管财政大权的三司使。为此,包拯愤然上书*张尧佐,指出用这样的庸人理财,会贻误国事,应予罢免。后来仁宗加封张为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包拯再次上书*,终于说服仁宗罢免了他。并作出了外戚不得担任军政要职的规定。一年后,仁宗又要加封张尧佐,包拯第三次上书,指出仁宗过于偏执,同时要求让张出守河阳作地方官,不准回京供职,仁宗无奈,只得同意包拯的请求。 王逵是朝中一个恶名昭著的酷吏。他任地方官时,便坑害百姓,随意增加捐税,搜刮民财,巴结权贵,讨好朝廷,他因此官运亨通。为了罢免这个祸国殃民的污吏,包拯曾七次上书*王逵。使他一次次地遭到罢黜,当王逵在潭州(今湖南*沙市)被降职调走时,几千百姓聚会庆贺,城中张灯结彩三日喜送“瘟神”。 包拯在开封府知府任上,改革了诉讼受理制度,准许百姓直入公堂陈诉是非曲直。废除了原来由名为“牌司”的人转递状纸,从中进行难勒索的弊病。他审理案件,注重调查研究,重人证物证而不轻信口供。他不避权贵,不讲情面,作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管多么棘手的案子,也不管有多大的阻力,只要告到他的手中,总要审个水落石出,不枉不纵。他在开封府任上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政绩斐然,口碑极好。包拯去逝后,开封百姓特地在府署旁修建了一座包公祠纪念他。 在京剧舞台上,包拯是一个神、人合一的理想化艺术形象。他神通广大,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他有御赐的尚方宝剑和三口铜铡(分别为:龙头、虎头、狗头铡)不管是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庶民百姓,只要犯有罪行,他都有权处置。他身边还有一批武艺高强的侠客义士协助他惩恶扬善。在百姓心目中,他是正义和力量的化身。在包公戏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铡”:《铡包勉》、《铡美案》、《铡判官》。《铡包勉》写的是包拯的嫂嫂(也是包拯的抚养人)之子包勉作县官时贪赃枉法,包拯大义灭亲,将侄儿包勉依法处以极刑。《铡美案》写的是当朝驸马陈士美,隐瞒原籍家中已有妻小的真情,招为驸马。当妻子、儿女逃荒到京城前来寻找他时,他不但不认,还派人追杀妻子、儿女,欲掩盖*。陈妻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告到包拯处。包拯不顾公主与太后的百般阻拦,毅然将陈士美用铡刀处死。在《铡判官》中,包拯为替屈死的民女柳金婵申雪冤枉,亲自下阴曹地府追查,终将私改“生死簿”,包庇真凶的判官张宏抓回阳间正法。 从这三出戏的故事不难看出,为什么一千多年来老百姓把这一历史人物称为“包青天”,而且至今仍把为官清正,执法严明的*称为“当代包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5:14

包拯的脸谱和传统戏剧中的所有脸谱不同,它墨黑如漆,在脑门心的位置上用白色油彩勾画出一弯新月。

这一脸谱为戏剧中的包拯专用。包拯的前额所画,俗称“月形脑门”,学名“太阴脑门”。传说中包拯刚正威严,“日断阳间夜断阴”,白天料理人间的案子,夜晚则主持阴间的讼事,需要阴阳两界的“通行证”,而这“月形脑门”,就起到“通行证”的作用。

剧中的包公,并不等同于历史上的包拯,而是改编自文学包拯的带着某种理想化的包拯形象,包拯既是一位清正廉明、铁面无私、心智过人、执法如山的清官,又是一个半神半凡的超人。在他的身上,凝聚了*社会下老百姓对于清官的企盼,和对社会公正的向往。包公戏情节曲折,是非分明,同样赢得今天观众的喜爱。

脸谱起源:

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

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5:15

本人自幼学习京剧,有兴趣的话可以一起讨论一下,如果你想画又不会,我也可以教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5:16

给您提供张砚钧画的包公

张砚钧水墨京剧包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5:16

上隔三差五戏曲网看看,有你要的东西!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