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3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41
1.《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得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同虫子一样!”
2.《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41
从初中开始,就学鲁迅的文章,当时读起来真的觉得很拗口,有些东西确实是很难理解,即使对着答案去理解原文的意思,也觉得莫名其妙。
等到成年了,工作了,社会阅历丰富了,再去读鲁迅的文章,才知道鲁迅文章里的内容是多么的犀利,就像那句话“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一样,一直在激励着无数奋斗的人。
作为一个成年人,鲁迅的文章还是要多读读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42
在我的脑海中,鲁迅是一个铁骨铮铮、敌我分明的人,瘦小的身躯却有着顶天立地的担当,,冷峻的面容里却蕴含着鞠躬尽瘁的热诚。他的小说《孔乙己》、《祥林嫂》、《阿Q正传》、《药》给了我们多少感慨,多少警醒,他的散文《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更让我们感受到他内心温柔的一面,而他的杂文,文笔犀利,如一把把匕首直刺敌人心脏,使我们感到无比的痛快和舒心。一个民族诚然要靠万千的百姓延续着,但是更要靠一些大智大勇、无惧无畏的猛士们支撑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就是这些猛士中的一员。鲁迅的一生都在反抗,他一生都在同黑暗势力、同形形色色的走狗文人作斗争,甚至无情地剖析自我,对于国民的劣根性更是痛加鞭挞。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鲁迅的文章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给人以温暖,给人以智慧,给人以正义感。鲁迅的作品,是永远给予我们智慧和力量的思想宝库。从鲁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真正的*者应该具有的高风亮节和大智大勇,什么样的人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鲁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42
一方面先生的确是一个不讨喜的作家,之前题主提过李敖评论先生的中文不是好中文,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但是单纯攻击他就有失偏颇了,这个稍后再说),但是先生的文笔还是属于质朴晦涩的那种,比起同时期的一些作家以及后来者,在这一点上确实没有什么优势,大部分人也包括我至少有一部分都是属于外貌协会的,无论对人还是对文字都是一样的,辞藻优美的文章自然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但是文字的力量终究不仅仅是那些浮于纸面上的辞藻,就如同先生的文字一样,之前也说过先生对于人性的描写非常深刻,深刻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在文字里面我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
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不讨喜的地方,我一直觉得人是十分善于隐藏自己的,不是指欺骗别人或是像别人隐藏自己的想法,而是我们非常善于向自己隐藏自己,我们自己脑海中的每一个想法其实我们都很清楚,但是其中有一些是阴暗的、不可告人的,对于这一部分想法大部分人首先是敬而远之的,平时会把他们牢牢的藏起来,就算不小心出现了我们也可以做到视而不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想法都是真实存在的,尤其是在碰见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明明知道什么是对的,这些阴暗的小想法还是会如同新春的竹笋一般从我们心中破土而出,有时候我们可以在这些小想法立足未稳的时候把他们铲掉,但是有些时候不行,它会茁壮成长促使我们做出选择,往往这个时候为了避免自身的羞愧亦或是其它的什么,我们会给自己的行为编制一个美丽的借口,并且说服自己这才是促使我们作出决定的那个想法,久而久之这也变成了一种本能,我们也开始相信这个美丽的借口才是真实的,而奇妙的是,这些过程是不被外人所知晓的,一般人就算能够嗅出些许端倪,但是却无从窥得全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43
多年后再读鲁迅的文章,给人一种感觉就是鲁迅的文章,非常的奇妙,文章中字里行间透露着人性与世界的各种各样的模式。普通话最文章的理解和文朝描述,充分体现了茹茹先生的文笔和文采激昂的一种胸怀,希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