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资讯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教学法有那些 ?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2 23:3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3 01:01

从传统上说,教学法只指教学的艺术和实践而言;但因为对儿童和*的学习程序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对教育目的和学校课程不断地进行分析探讨,它现在还包括「教学的科学」这个概念。 1.五步教学法 “听、看、做、思、查”五步教学 2.项目教学法 是指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特别适合于计算机软件应用课的教学。 3.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藉以增进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教学法最适用于「重述」「关联」和「实现」的三个学习阶层。教师必须认真地去设计各种问题,以使学生达到有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去思考和参与讨论等的目的。 4.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并不需要课前作任何繁琐的准备;而戏剧则需要充份的预备。这两种生动的教学方法皆着重于给学生们发表的机会。教师要注意整个表演的过程是否清楚地传达了课程的目标,各角色是否安排得当,有否明确地提出重要的思考问题等。角色扮演法适合于各年龄的学生,同时也较戏剧法简单省事。 5.设计教学法,就是设想/ 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计划去执行解决问题。设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实际活动的学习方式。 6.演* ,是被最多教师采用的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大概任何一门课程都离不开讲述。有人认为演*太过平淡,而且也难提供学生回应的机会。其实,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法是绝对的最好或不好。演*若彼使用得当,仍然是有许多优点的,譬如说:可以节省教学的时间;可以说明一些原则;可以叙述一些事实;可以解释一些概念,或造成某种态度或理想;同时也能使一些辅助的实物教材更加生动及有趣 7.复述背诵法 这是儿童主日学中常被普遍采用的方法。学生在教师面前将所指定的功课(通常是圣经经句)背诵出来;教师扮演「听者」,由听的过程当中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8.测验法 测验通常可用口头与书写两种方式来进行。使用测验法主要是用来评估学生对课程和教材的了解程度。因此,测验即是一种考核的作法。 9.发表教学法 发表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课程的意义;学生藉语言、文字、图画、音乐等来表达(传达)知识、思想与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恰当的发表资料(包括实物)与选择合宜的发表方式(如:演讲,角色扮演,戏剧),教师成为从旁帮助的协助者与引导者。 10.脑力激荡法 脑力激荡的重点在于针对某一个特殊的问题,去刺激学生的思想,并达到学生互动学习的果效。脑力激荡法适合高小级年龄以上者使用。 11.小组研讨法 将学生三至八位分成一个小组,一同讨论课程中的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彼此分享各人的意见与独到的见解,然后作出对该问题的研讨结论,再和其它的同学分享。小组研讨可以提供每位成员较多发表意见的机会;对于那些害羞与不敢在众多人面前讲话的学生而言,小组研讨会让他们较有自信和发言的胆量。 12.访问式教学法 〗 访问的方式有好几种;教师可以邀请一位或数位学生上台接受访问;或由一位学生来访问教师。另一种访问的方式,是教师将问题写在黑板(投影片、海报纸亦可),然后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来彼此访问。倘若学生被安排接受教师或另一位同学的正式访问,务必使接受访问者先熟悉受访的有关问题等,以避免受访时可能会产生的尴尬场面。 13. 辩论法 辩论是一种强烈地针对问题的正面与反面作讨论。辩论是促进学生们更加熟悉该课程内容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们对辩论问题的知识愈丰富就愈能发挥他们的思想。教师应于辩论结束后对正反两个辩论组分别作客观的评估,并提醒学生们以「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去检讨整个辩论的过程,且避免个人的情绪化表现。 14座谈研讨法 由学生当中挑选三、五位(或再多几位),请他们预习将要研讨的专题。座谈开始时,座谈员面对听众,并接受听众与协调者(可由教师或事先另选一位学生担任)所提出的问题作答,各人尽力发表精辟与独到的见解,满足听众的需求。协调者的角色是重要的,他除了要能掌握整个会场的气氛之外,也需要有敏捷的思考和应变的能力,以处理各式尴尬的时刻,并不时鼓励发问与回应等。教师亦当于课后指正研讨过程中或有的偏差。 15.实地考察法 这是全班学生同赴一处作实地的考察、访问等的学习法。这种方法相当富有趣味;学生除了能亲身地取得第一手的学习资料外,也能使他们的见闻获得增广,对于往后的学习动机也必有所加强。 还有图片教学法、实物教学法、游戏法、法兰绒教学法、黑板画教学法、布偶戏剧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