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8:2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09:19
太仆
官名,始置于春秋。秦汉沿袭,为九卿之一。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南北朝不常置。北齐始称太仆寺卿,历代沿置不革。比如明朝管御马的机构,叫太仆寺,始设于洪武四年(1371年)三月,正职叫太仆寺卿,副职叫少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09:20
我知道明朝的时候宦官里有个职位叫御马监太监,掌管着皇宫里的兵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09:20
太仆、御马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09:21
明代设御马监,始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执事者全由太监担任。这些掌御马监事的太监,官职为正四品,从四品或正五品,并非不入流。但他们若饲养不力,致马死亡,便要受罚治罪,与《西游记》中天上御马监众监官所说“如稍有些尫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的情景相同。
明朝管御马的机构,叫太仆寺,始设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三月,正职叫太仆寺卿,副职叫少卿。猴王当叫“孙太仆”才是,为什么叫“弼马温”?别说是明朝,其他任何一个王朝的官制里,都没有“弼马温”这个职位。
据一些玄怪笔记记载,东晋大将赵国的马突然死了,有人用一只猿猴样的动物救活了它,所以后人便常在马厩中放一只猴子,认为这可以使马不得瘟疫。而我国传统医学也有此看法。例如北魏人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说:“常系猕猴与马坊,令马不畏避恶,息百病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马厩蓄母猴避马瘟疫”之说。“弼马温”与“避马瘟”同音,于是《西游记》中玉帝天宫里便杜撰出了一个“弼马温”官儿,专候孙猴王来补缺。
牧师:官名。《周礼》谓夏官司马所属有牧师,设下士四人及胥四人,徒四十人。掌牧马之地,按季节烧除陈草,使马匹交配,并将牧地分授给圉人(马夫),禁止他人入内放牧。牧师在古时是官职名,有自己明确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周礼·夏官·牧师》中这样说:“牧师掌牧地,皆有历禁而颁之。”根据《周礼》,牧师的职责就是掌管牧地(牧地就是公家所授的专门用于畜牧的田地),把和牧地有关的界线和各种命令传达给养马的人。同时,在正月的时候要焚烧牧地的陈草,二月的时候要完成马交配的任务。出了这些分内的工作之外,牧师还要在举行田猎的时候帮助别的人焚烧荒草,清理场地。由此可见,牧师在整个国家*中属于最基层的干部。
汉文帝接受他的建议,下令用免役的办法促使民间养马,史称“马复令”,民间养马之风再兴。汉景帝时,卫绾建议,“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史称“马弩关”。就官营养马而言,汉初已建立完整的养马机构,形成分布较广的养马管理体系。*的太仆是国家掌管车马的最高机关。太仆位列九卿,其助手初太仆丞外,还有下属养马厩的令、丞或长、丞。汉景帝时,西北边郡养马范围扩大,又在边郡地区增设了六牧师苑令,每令之下,设三丞为辅助。此外,*的一些部门如廷尉,也辖有一定数量的牧场。在郡县也设有主持马政的官吏,称马丞,诸侯国则设“仆”官,下领“厩长”及“厩丞”,负责马政。*到地方主持马政的机构和官吏,平时与传驿系统相结合,战时则向军队提供战马。官马场的分布一在京师及近郊,一在边郡地区,尤以后者规模最大。京师的天子六厩,专供皇室专用;边郡六牧师苑令所领36所马场,集中在天水、陇西、安定、北地、西河、上郡等地,供军马之用。
马与戎事相联,马的数量是国家富强的象征,因而为朱氏皇帝所重视。洪武十年2月,增置涂阳、仪真等五牧监。成祖登极后即问马政,洪武三十五年12月,上问兵部尚书刘俊曰:“今天下畜马几何?”何俊对曰:“比年以兵兴耗损,所存者二万三千七百余匹。”上曰:“古者掌兵政委之司马。问国君之富,数马以对。是马于国为重。”
马政繁杂,难以应付,官往往就轻避重,如令下户养马,不行验印,不行编审马户。嘉靖十年4月,太仆寺卿冼光条陈马政,“马头之编系于地亩,而地亩之数载于马册,所以验人户之消长,稽地亩之典,责也。今郡县马册经久不编,地亩人丁,漫不可考。”为提高马政效率,明*加强对管马管的监督,如重处渎职*、兵部官亲临督察、太仆寺官复查马匹, 成化十六年4月,“申严马政之禁”就要求重处不尽职者、兵部官监收马价,“凡马非管马太仆寺丞等官印验者不收,其通同作弊者以枷项编戍之罪,而折收马价之际必兵部官亲莅之,仍交盘其存留者以数上闻。” 而且对马匹的数目进行复查,《 明世宗实录》就记有太仆寺官先后查验马匹之事。嘉靖二年6月兵部言:“国家养马,民间岁遣,太仆寺卿佐行所部,分理其事,顷寺丞徐宪等验报七分膘马一万六千余匹,越三四月,责令李浑复验则止一千六百三十八匹,升降相去什百,法当究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09:22
太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