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0:42
共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25 14:10
1、垦荒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面向全球开展系列原产地、优品、甄选食品的经营推广企业。公司以“人品天地间诚信垦荒人”为核心价值观。
2、在严把质量关和食品安全关的同时建立企业的诚信道德体系,勇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核心竞争力,为国人打造健康安全的餐桌文化,也为中国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3、垦荒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05-29在怀柔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张洪江,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计算机技术培训等。是一家以米、面、粮、油、山珍、杂粮、乳等健康食品零售超市为主营业务的食品企业。
4、销售人群主要是老年人,里面主要营销模式是会销,有品尝会、福利会、销售会,而且还举行了大量的慈善活动。
盯上了老年人的养老金,钓鱼吸血。开开会请几个托,也没强买强卖,所以要给自家老人做好科普,找些保健品新闻给老年人看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16:38
1955年,正值国家刚刚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以杨华、庞淑英等为代表的一批立志报国的热血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新中国的大地上树起第一面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旗帜,以“忍受、学习、团结、斗争”的顽强意志,在萝北荒原开始了战天斗地的垦荒历程,以满腔豪情、冲天干劲和炽热青春,开启了中国现代史上青年志愿者到“北大荒”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先河,以实际行动奏响了报效祖国的时代强音。在他们的带动下,青年志愿垦荒的星星之火迅速燃遍神州大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哈尔滨等地垦荒队员积极响应,远离故乡,奔赴北大荒。50年来,全国各地先后有14万转业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支边青年和54万知识青年投身北大荒的开发和建设,书写了中国垦殖史上气势磅礴的伟大篇章。历史会永远铭记像青年志愿垦荒队员这些为新中国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
50年风雨沧桑,一代又一代垦荒人铸就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顾全大局、锐意进取”的垦荒精神,这是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一种*觉悟、精神境界、道德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正是这种精神的激励,青年志愿垦荒者和广大转业官兵满怀报国之情和兴垦之志,克服各种艰难困苦,用辛勤的劳动开垦昏睡千百年的荒原。正是这种精神的激励,经过几代垦荒人的不懈奋斗,北大荒从荒芜走向繁荣、从贫瘠走向兴旺。青年志愿垦荒者和广大转业官兵的垦荒活动,与其所创造的大量物质财富相比较,留给我们后人更加宝贵的是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需要我们深刻总结,永远汲取。50年弹指一挥间,尽管垦荒精神形成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但这种报效祖国、无私奉献、不怕困难、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及其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仍然有着强大的推动力和现实的影响力。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303151.html?si=3
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
1958年,**八届二次全会决定:调集十万官兵转战黑龙江,开发和建设绵亘千里、沉睡百年的北大荒。
当这个决定传达到全军各个部队时,所有营区都沸腾起来了,就像临战前争上战场一样,从机关到连队,从野战军到后勤部门,从军事院校到文艺团体,几乎一夜间,成千上万的部队官兵都卷进了这个“向地球开战”的浪潮。
从1958年3月到5月,在不到60天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各军、兵种,就有近十万名官兵踏上了奔向黑龙江的征程。这些官兵,有的刚从朝鲜战场下来,有的正忙于战备演习和训练,有的在实行义务兵役制以后开始结婚和休探亲假,听说部队要开发北大荒,就像接到了战斗命令一样,都十万火急地赶回了军营。
当时来北大荒的,除了现役军人,还有军人家属,除了男兵,还有女兵。有的夫妻携手,有的父子同行,有的全家齐上阵。有些家属和女兵已怀孕待产,有些则刚刚生下孩子,也都毫不迟疑地整装北上。
进入北大荒的部队,除了临时组织和集中的以外,还有成建制的师、团。最远的是从大西南的江津地区、横跨长江、黄河,辗转数千里到达黑龙江的。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壮举,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当时的*副委员长、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曾就此赋诗一首登在人民日报上。他称赞这些官兵是人民的精华,是所向无敌的勇士。说“你们不是解甲归田,是转换阵地,向地球开战……”
我所在的南京军区有14000多人加入了这个特殊的战斗行列。当我们从秀丽的江南来到春寒料峭、白雪皑皑的北大荒时,立刻被那浩如烟海、一望无垠的大漠惊呆了,从未见过这么神奇而浩瀚的荒原,从未见过这么肥沃的土地,站到那儿,真有一种“天苍苍,野茫茫”的感觉。
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汽车运输,没有住房,没有蔬菜和足够的粮食。我们是靠两条腿走过那漠漠荒原的。每批到达的官兵,在火车站就分配好了垦荒点。一声令下,在同一时间,大面积铺开,兵分百路,徒步前进如同天兵天将一般,一下子撒满了草莽丛生,人迹罕至的大地。晚上就睡在临时搭建的草棚和马架里,吃的是高粱米、煮黄豆和盐干菜。到达目的地以后,又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立即披荆斩棘、顶风冒雪投入到开荒建点的劳动中。南起兴凯潮边,北到黑龙江畔,在辽阔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下,打响了“向地球开战”的宏伟战役。
官兵们白天开荒生产,晚上抢修马架和地窖子。当时,不管团长、师长,还是普通战士,都参加劳动,都住这样简陋的房子。由于十万官兵的到来,使黑龙江垦区有了空前迅猛的发展。仅仅一年,耕地面积就扩大了2万亩,几乎和垦区以前开发十年的面积相等。粮豆总产量和上交商品粮的数字都增加了近两倍。
经过五十年的艰苦奋斗,如今的北大荒,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成为国家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成为世界瞩目的、具有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的农业示范基地。当年来到这里的转业军人,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了北大荒,把整个生命献给了北大荒,把自已的子孙后代留在了北大荒,但他们从来没有后悔过,他们从来没有动摇过开发北大荒的决心,他们不愧是人民的忠诚战士。他们这种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正是黑龙江人一直引以自豪的“北大荒精神”的真谛。他们所竖起的丰碑,将永远在北大荒这块土地上熠熠发光。 张 彤
http://newspaper.northeast.cn/hcwb/html/2008-06/25/content_409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