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3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0:46
1、起源时间不同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而诗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古代诗歌源头可溯流到《诗经》与《楚辞》。
2、写作规范不同
打油诗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而诗则有平仄和押韵的要求,通常要求对仗工整,表现手法多样,有严格的形式规定。
3、作用不同
打油诗常被用来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及讥讽,也可以作为谜语。而诗则要求抒情言志,正如《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译文:诗是表述心志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打油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2:04
一般说来,打油诗具有不讲格律、通俗、幽默、嘲谑的特点。而所谓正规诗主要指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朝初年的近体诗,亦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要求。打油诗形式不拘,律诗、绝句则讲究严密的格律。
说来也怪,打油诗的名字里有“诗”,却从来不被人当诗看。翻翻历代诗选、诗论、诗史一类的雅书,竟绝少它的踪影。可见打油诗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这也是打油诗与近体诗的一个区别。
有人认为,打油诗不见经传,是历史的偏见。它能像一条蜿蜒的小河流传至今,自然有其生存的价值。显然,打油诗是人们表达某种情感所必须的,虽难登大雅,却俗得可爱。有人认为,打油诗能给你一种雅诗所不能取代的“油”然之气。打油诗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油”。这种“油”,就是幽默、风趣、诙谐、滑稽、戏谑和嘲讽。
当然又有人把写得不好的诗也一概说成打油诗,这就将打油诗贬低和歪曲了。
其实打油诗也有自己的历史。
相传,唐人张打油专爱写一些浅白通俗的诗。有一年冬季的某一天,天降大雪。张打油便出门观赏雪景,只见天地苍茫,到处尽是银白世界;再看看眼前,井口好像一个黑窟窿,而黑狗的身上一片洁白,白狗看起来好像一下子变得臃肿了。张打油不觉诗兴大发,乃吟诗一首,诗云:
江山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此诗用语俚俗,形象生动,风趣幽默,令人们赞叹不已。自此人们便把类似的“韵语”叫作打油诗。
后来有一年,一支叛军包围了南阳。官府里忙着求援储粮,老百姓的死活却无人过问。张打油当时正在南阳居住,为此曾做一诗:
天兵百万下南阳。
也无救兵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
叫娘的叫娘。
打油诗中最多的是民间野老谈天说地之语,穷秀才、酸书生的文字游戏、打诨骂俏。也不乏儒雅名士的风流之作、讽世之笔,帝王将相言志之篇。以下介绍两首。
戏杜甫
李白才逸志高,也作些有趣的俗诗。因看杜甫作诗艰辛,常“吟成一个字,捻断几根须”,故当面戏赠杜甫一诗。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
自娱诗
唐伯虎一生不为官,不信佛,不经商,不耕田,唯以丹青自娱自乐,卖画为生。他有一诗云: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3:39
打油诗多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字句或方言土语,采用诙谐幽默的手法来表达一种思想感情,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现代的打油诗是更具民间小调,和当地的风俗,人们脱口编出来的话,通过押韵的谐音来连接。有的是搞笑的,有的是歌谣还有的是讽刺性的等。生动形象描述时代的转变和一种社会现象。而正规诗则多运用正规的书面语言,严格的讲求格律、平仄等,讲究炼字炼句,语言精炼,格调优雅。
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俗一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1:30
正规诗就是用字文绉绉的
打油诗就是比较活泼点的
注意他们的区别旧棵写好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3:38
打油诗与“正规诗”相对而言,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要求的文学知识和格律不高,便于普通人口耳相传。同时是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们对现实的批判,对社会的认识以及面对生活所表达的一种形式。打油诗,创造起来较易,便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便于记忆等。打油诗流传开来。
打油诗(doggerel),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打油《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