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资讯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七律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7:15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57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扩展资料:

名人点评: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庆振轩和阎军在《*诗词全集辑注》中谈到《七律·长征》时说:“李白《战城南》: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作者反其意而用之,是因为长征万里,历尽艰险,过了岷山,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赏析: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57

《七律长征》的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在这短短的一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十一个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城。

1935年10月,*率领*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原文:

七律长征

作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过了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七律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全词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史而言,亦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七律长征表达了*者大无畏的精神和乐观的*情怀以及红军对远征中艰难险阻的无所畏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58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

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白话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红军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雩都等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红军连续粉碎了敌人四道封锁线,1935年1月,占领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红军两过娄山关,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次长征历时整整一年,走过了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11个省,攻占了62座县城,进行了380多次战斗。

红军在长征途中,既要同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作斗争,又要同险恶的自然环境顽强拼搏,同时还要和党内的“左”倾机会主义和*主义作斗争,历尽了千难万险,在以*为首的党*的正确领导下,最终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七律·长征》就是*在红军通过岷山、长征即将胜利的时候所写的颂扬红军长征的壮丽诗篇。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

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58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十一个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城。
1935年10月,*率领*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编辑于 2012-12-23
查看全部17个回答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七律长征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 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白话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红军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雩都等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红军连续粉碎了敌人四道封锁线,1935年1月,占领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红军两过娄山关,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次长征历时整整一年,走过了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11个省,攻占了62座县城,进行了380多次战斗。 红军在长征途中,既要同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作斗争,又要同险恶的自然环境顽强拼搏,同时还要和党内的“左”倾机会主义和*主义作斗争,历尽了千难万险,在以*为首的党*的正确领导下,最终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七律·长征》就是*在红军通过岷山、长征即将胜利的时候所写的颂扬红军长征的壮丽诗篇。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 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146赞·4,470浏览2019-02-19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935年9月,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同时从前方传来追击敌残部的红四团在岷县大草滩村取得战斗胜利的喜讯。 在这样的情况下,*随一军团翻越大拉梁。大拉梁位于岷县、宕昌、迭部三县交界处,也是岷山山脉与秦岭的交界。因为它大部分位于岷县境内,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地将大拉梁称为岷山。 翻越岷山后,红军终于摆脱了雪山和草地,告别了风餐露宿、荒无人烟和吃草根树皮的原野生活。红军将士们就像将要回家一样,下山时像潮水般涌下去。 *触景生情,禁不住喜悦的心情,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成稿之后,*多次示人,文庙街小学会议上朗诵,在瓦窑堡的窑洞里抄写,都可以作为例证。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到1935年10月份基本成熟定型。 扩展资料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诗词集》。 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名家点评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庆振轩和阎军在《*诗词全集辑注》中谈到《七律·长征》时说道:唐代诗人李白《战城南》里有这样一句“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就是说这些年不断地万里奔驰南征北战,使我三军将士皆老于疆场。而作者反其意而用之,是因为长征万里,历尽艰险,过了岷山,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59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