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格律诗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7:5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1:18

律,是规定和法度。格律诗又称律诗。在唐代叫“近体诗”或叫“今体诗”。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法度最为严谨的一种诗歌体裁。

第一节 律诗的章句
1、律诗的章法
律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每首四句者叫绝句,八句者叫律诗,八句以上者称排律。每句五字的绝句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绝句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每句五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排律也有五言七言之分。五律、七律的八句分为四联:第一二两句叫首联,三四两句叫颔联,五六两句叫颈联,七八两句叫尾联;绝句的第一二两句叫首联,三四两句叫尾联,绝句对对仗没有必须的要求。排律除首尾两联,中间的联数可任意增加。律诗包括排律,中间各联必须对仗。

上面是律诗的格式要求。律诗的章法还包括谋篇的结构规律,即诗的起、承、转、合。

起,即开始;承,即承上;转,即转折;合,即收合。起、承、转、合在律诗中以联为单位;在律绝中以句为单位。

如[唐]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点题是“起”;颔联登楼所见,是“承”;颈联引出眼前的困境,是“转”;尾联由登楼望远而怀念故乡,是诗意的深化、收结,是“合”。

起是破题,千万不能离题;承是承题详述,要求形象具体;转是深化内涵,引出本意;合是首尾相顾,强化诗意。这一章法在元代以前是在不自觉中运用的,元以后才明确了这一规则。不只是律诗,一切文章都应运用这一谋篇规律。

2、律诗的句法
律诗的句子客观存在着音调节奏和意义节奏,它们有时是一致的,不一致的情况也很多,需要分别作一说明。

音调节奏较为单纯,一般是两个字音组成一个音节。因律诗的每句字数为奇数,所以一般最后一个字单独为一个音节。

意义节奏一般以词为单位,单音词一个字即为一个节奏单位,双音词则二个字为一个节奏单位,多音词可依此类推。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是根据诗的意义节奏来划分,不能简单地以字或词划分。

诗的吟诵一般要以音调节奏为主,也要照顾到意义节奏。因此,熟悉诗的句法很重要,初学者掌握了句子节奏,可以提高欣赏格律诗的兴趣和水平,更有助写作时遣词造句,这是初学者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春城草木深”。读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读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律诗的意义节奏比音调节奏复杂得多,五言者有九种,七言者有十二种。它主要应以意诗而不仅是按字词的本意来划分。了解意义节奏是为了准确理解诗句的意义。这对欣赏和习作都是很必要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