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殡葬的发展趋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3:27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7:58

佛教早在2000多年前就推崇火葬,是先进的文明的表现。在2000多年以后,我们国家开始推行火葬。所谓的“入土为安”我们继承了几千年,而“慎终追远”的思想却被我们丢弃了几百年之久,人与人的冷漠,亲情的冷淡,人情的清淡,不感恩,不敬畏。
在我们看来人力行为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归于宗教为我们提供指引,这种方式和情怀只能以教化和“信仰”的力量改变,未来“地宫”形式的殡葬和关怀依然属于少数人,按照佛教说只有有缘人才能得到。而大地人本致力于让更多的有缘人得到这样的关怀。
“入土为安”是当时人类对于死者的尊重,同时也是预防尸体腐烂产生疫情而对尸体进行处理的方式,也是当时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产物。而如今,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我们也应该为后人留下更适合现在与以后发展的文化产物。
越发达的地区或者国家文明也就越进步,西方国家的现代文明是世界性文明,文明的进步必然有文明的形象和产物。中国地大物博,没有一块土地多余,特别是现代人类文明的潮流下,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可利用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留给子孙后代的不多了,我们不可能让他们踩在我们的尸骨上生活吧,目前国家推动的集约化存放骨灰方式,是文明进步的产物,作为人类也是体现我们文明的主要方式。我想我们应该抛弃原始社会的方式,继承古人追思的情怀,推动新的文明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大遗产。
大地人本集团致力于中国孝文化的传承,以弘扬华夏传统文化为己任,从中国传统的孝文化为起点,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技术为国人打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中华传统文化标杆。对于宗教“地宫”殡葬模式的探索,大地人本团队未曾停止脚步,一直对中华孝道文化、宗教文化和殡葬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设计出了多种符合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项目和产品。希望让更多有缘人能得到更好的关怀,以及能留给后人更好的文明产物的传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7:58

千百年来,墓葬是中国人所采取的最为常见的一种骨灰安葬的方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墓葬日益暴露出浪费土地、破坏绿地、污染环境等问题,已无法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要求,改革传统墓葬方式已成为殡葬改革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2010年3月31日,国家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2010年《殡葬绿皮书》发布会,披露2010年我国殡葬改革三大重点是实施惠民殡葬*、推行绿色殡葬和殡葬服务标准化。
其中,将大力推行绿色安葬方式。在农村火化区,要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大执法工作力度,依法治理“装棺二次葬”。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由传统墓葬向花葬、树葬、草坪葬等环保葬法转变。要研究制定倡导、鼓励、扶持新葬法的*,因地制宜推广新葬法。
殡葬改革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好事。每年的4月份是殡葬宣传月,各级*都运用多种宣传方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转变传统殡葬观念,树立文明、节俭、绿色、节地的殡葬新风,移风易俗,文明办丧、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秀丽山川,共同建设和谐幸福家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殡葬改革初期提倡的花圈、简单遗体告别等寄托哀思的形式,已不适合群众的“胃口”。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资源的锐减和环境的恶化,引发了殡葬业的一场以解决遗体处理与人类生存环境为核心内容的崭新*,倡导低碳祭祀、绿色殡葬成为我国殡葬业的转变方向。所谓绿色殡葬,广义的定义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设施设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殡葬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殡葬综合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殡葬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殡葬模式。而狭义的绿色殡葬是指按照环境保护的理念,即推行殡葬改革,减少资源消耗,减低并控制污染排放。绿色殡葬方式的不断丰富,是人民思想的进步,更是人民对殡葬文化的全新认识,提升了整个社会对殡葬文化的认识高度。
殡葬改革就是要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目标,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和特征,深刻阐明殡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殡葬改革不动摇,促进殡葬事业发展不停步,提高殡葬服务水平不放松。一是建设服务殡葬。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提高殡葬服务质量,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方式,实施服务品牌战略,增加社会认同感和满意度。二是建设绿色殡葬。绿色殡葬是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引伸出来的,绿色环保低碳模式是殡葬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要逐步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摒弃殡葬陈规陋习,彻底消灭“白色消费”。三是建设文化殡葬。宣传中国百姓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发展殡葬文化,用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等形式更好地发挥渗透力,逐步上升到满足群众的心理寄托和精神需求的高度。四是建设创新殡葬。加大研发力度,加强火化焚烧、遗体防腐、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殡葬技术创新,在推进现代殡葬进程中充分发挥各种创新的支撑作用。五是建设和谐殡葬。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公平正义,加大*公共财政保障力度,实现殡葬改革由行政命令到*奖补的转变,达到殡葬服务均等化。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