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3: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11:43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的固意思是:巩固。
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节选: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释义: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赏析:
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上的领袖。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
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孟子说认为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
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