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1:2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57
进出口贸易交易前的准备工作有:
1、接受报验:报验是指对外贸易关系人向商检机构报请检验。
2、抽样:商检机构接受报验之后,及时派员赴货物堆存地点进行现场检验、鉴定。
3、检验:商检机构接受报验之后,认真研究申报的检验项目,确定检验内容。并仔细审核合同(信用证)对品质、规格、包装的规定,弄清检验的依据,确定检验标准、方法。(检验方法有抽样检验,仪器分析检验;物理检验;感官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4、签发证书:在出口方面,凡列入〖种类表〗内的出口商品,经商检机构检验合格后,签发放行单(或在"出口货物报关单"上加盖放行章,以代替放行单)。
5、交易磋商、订立合同阶段。这一阶段首先要做的是广告宣传,使国外客户了解我方产品性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磋商并订立合同。
6、组织货源阶段。依合同中规定的交易商品和交易条件,组织生产或收购调拨调运、仓储保管。
7、履行合同。履约的主要内容可用"货、证、船、款"概括。
扩展资料:
按商品的形态国际贸易可划分为
1、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有实物形态的商品的进出口。例如,机器、设备、家具等都是有实物形态的商品,这些商品的进出口称为有形贸易。
2、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没有实物形态的技术和服务的进出口。专利使用权的转让、旅游、金融保险企业*提供服务等都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商品,其进出口称为无形贸易。
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进出口贸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57
1、进行对国外市场与客户的调查研究。
2、选择适销的目标市场和资信好的客户。
3、定出口商品经营方案或价格方案,以便在对外洽商交易时做好充分准备。
4、就出*易的具体内容与对方进行实质性谈判,即交易磋商。
5、组织货源或制定出口商品的生产计划。
6、开展多种形式的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进行广泛的市场开拓。
7、买卖双方就应根据合同规定,各自履行自己的义务。
联合国秘书处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把有形商品依次分为10大类,其中0一4类商品称为初级品,把5一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第9类为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初级产品、制成品在进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就表示了贸易的商品结构。
扩展资料:
国贸分类:
按商品移动的方向国际贸易可划分为:
1、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将其他国家的商品或服务引进到该国市场销售。
2、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将该国的商品或服务输出到其他国家市场销售。
3、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A国的商品经过C国境内运至B国市场销售,对C国而言就是过境贸易。由于过境贸易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WTO成员国之间互不从事过境贸易。
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是就每笔交易的双方而言,对于卖方而言,就是出口贸易,对于买方而言,就是进口贸易。此外输入该国的商品再输出时,成为复出口;输出国外的商品再输入该国时,称为复进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贸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58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好
进出口贸易交易前的准备工作有:
1、接受报验:报验是指对外贸易关系人向商检机构报请检验。
2、抽样:商检机构接受报验之后,及时派员赴货物堆存地点进行现场检验、鉴定。
3、检验:商检机构接受报验之后,认真研究申报的检验项目,确定检验内容。并仔细审核合同(信用证)对品质、规格、包装的规定,弄清检验的依据,确定检验标准、方法。(检验方法有抽样检验,仪器分析检验;物理检验;感官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4、签发证书:在出口方面,凡列入〖种类表〗内的出口商品,经商检机构检验合格后,签发放行单(或在"出口货物报关单"上加盖放行章,以代替放行单)。
5、交易磋商、订立合同阶段。这一阶段首先要做的是广告宣传,使国外客户了解我方产品性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磋商并订立合同。
6、组织货源阶段。依合同中规定的交易商品和交易条件,组织生产或收购调拨调运、仓储保管。
7、履行合同。履约的主要内容可用"货、证、船、款"概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58
要工作是:行情调研和制订方案。 (一)行情调研 行情调研为了获得与贸易有关的各种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得出国际市场行情特点,判定贸易的可行性并进而据以制定贸易计划。 行情调研范围和内容包括:经济调研;市场调研;客户调研。 1.经济调研 经济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点、国家的宏观经济*、货币制度、经济法律和条约、消费水平和基本特点等。总之,是对经济大环境有一个总体的了解,预估可能的风险和效益情况。对外贸易总是要尽量与总体环境好的国家和地区间开展。 2.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选定的商品,调查其市场供需状况、国内生产能力、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成本、产品性能、特点、消费阶层和*消费期、产品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该产品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等内容。目的在于确定该商品贸易是否具有可行性、获益性。 3.客户调研 客户调研在于了解欲与之建立贸易关系的国外厂商的基本情况。包括它的历史、资金规模、经营范围、组织情况、信誉等级等其自身总体状况,还包括它与世界各地其他客户和与我国客户开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只有对国外厂商有了一定的了解,才可以与之建立外贸联系。我国对外贸易实际工作中,常有因对对方情况不清,匆忙与之进行外贸交易活动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发生。因此在交易磋商之前,一定要对国外客户的资金和信誉状况有十足的把握,不可急于求成。 调研信息的主要来源有:(1)一般性资料,如一国官方公布的国民经济总括性数据和资料,内容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际收支状况、对外贸易总量、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2)国内外综合刊物。(3)委托国外咨询公司进行行情调查。(4)通过我国外贸公司驻外分支公司和商务参赞处,在国外进行资料收集。(5)利用交易会、各种洽谈会和客户来华做生意的机会了解有关信息。(6)派遣专门的出口代表团、推销小组等进行直接的国际市场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 (二)制定方案 制定方案,是指有关进出口公司根据国家的*、法令,对其所经营的出口商品作出一种业务计划安排。它是交易有计划、有目的地顺利进行的前提。出口商品经营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商品的国内货源情况 如生产地、主销地、主要消费地;商品的特点、品质、规格、包装、价格、产量、库存情况。 2.国外市场情况 如市场容量、生产、消费、贸易的基本情况,主要进出口国家的交易情况,今后可能发展变化的趋势,对商品品质、规格、包装、性能、价格等各方面的要求,国外市场经营该商品的基本做法和销售渠道。
3.确定出口地区和客户 在第一步行情研究、信息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有利的出口地区和合作伙伴。 4.经营历史情况 如我国出口商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所占地位、主要销售地区及销售情况、主要竞争对手、经营该种商品的主要经验和教训等。 5.经营计划安排和措施落实 如销售数量和金额,增长速度,采用的贸易方式,支付手段、结算办法,销售渠道,运输方式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59
进行对国外市场与客户的调查研究。
选择适销的目标市场和资信好的客户。
制定出口商品经营方案或价格方案,以便在对外洽商交易时做好充分准备。
就出*易的具体内容与对方进行实质性谈判,即交易磋商。
组织货源或制定出口商品的生产计划。
开展多种形式的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进行广泛的市场开拓。
买卖双方就应根据合同规定,各自履行自己的义务。
国际贸易也称通商,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进出口贸易可以调节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国际间的供求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