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4:14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18 13:08
1、方法一:在粥快要溢出来的时候,放一把凉勺子。这样就不会溢出来了。
原理:凉勺子能迅速把沸腾的粥降低到沸点以百下,并破坏水的运动方向,从而破坏沸腾规律,所以就不会溢锅了。等又要溢出来时再换一把凉勺子。
2、方法二:煮开粥后,往锅里放一勺油,搅拌几下,再盖上盖子继度续煮,这时就不用担心溢锅了。
原理:放了油之后,锅里水多油少,温度始终保持在水的沸点上,而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漂浮在上面的油分子,就能把沸腾的水给抑制住了,自然不会溢锅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6 05:06
方法一:在周快要溢出来的时候,放一把凉勺子。这样就不会溢出来了。
原理:凉勺子能迅速把沸腾的粥降低到沸点以百下,并破坏水的运动方向,从而破坏沸腾规律,所以就不会溢锅了。
等又要溢出来时再换一把凉勺子。
方法二:煮开粥后,往锅里放一勺油,搅拌几下,再盖上盖子继度续煮,这时就不用担心溢锅了。
原理:放了油之后,锅里水多油少,温度始终保持在水的沸点上,而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漂浮在上面的油分子,就能把沸腾的水给抑制住了,自然不会溢锅了。
扩展资料:
适当喝粥确实有益,但版不可顿顿喝粥。总是喝粥,老年人会因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而营养不良。故喝粥也要注意均衡营养,一天一餐即可。不少人认为粥养胃。但事实上这观点并不全面。喝粥不慢慢咀嚼,不能促进可以帮助消化的唾液腺的分泌;而且水高的粥在进入胃里后,会起稀释胃酸的作用,加速胃的膨胀,胃运动缓慢权,不利于消化。
这些东西不适合放在粥里煮:
1、食用碱:做粥用的大米、小米、高粱等都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其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很稳定,而在碱性环境中很容易被度分解。所以,煮米粥时不要放碱,可以添加些糯米、燕麦等,既可增加粥的粘稠度,而且不会破坏其中的营养物质。
2、带壳鸡蛋:鸡蛋壳上可能会有细菌残留,是清水洗不掉知的。正确的做法是将鸡蛋打散放入粥中煮,且最好等水开之后再放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6 05:07
教你如何熬粥:
1、浸泡:
煮粥前先将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时,让米粒膨胀开。这样做的好处
1:熬起粥来节省时间;
2:搅动时会顺着一个方向转;
3:熬出的粥酥、口感好。
2、开水下锅:
大家的普遍共识都是冷水煮粥,而真正的行家里手却是用开水煮粥,为什么?你肯定有过冷水煮粥糊底的经验吧?开水下锅就不会有此现象,而且它比冷水熬粥更省时间。
3、火候:
先用大火煮开,再转文火即小火熬煮约30分钟。别小看火的大小转换,粥的香味由此而出!
4、搅拌:
原来我们煮粥之所间或搅拌,是为了怕粥糊底,现在没了冷水煮粥糊底的担忧,为什么还要搅呢?为了“出稠”,也就是让米粒颗颗饱满、粒粒酥稠。搅拌的技巧是:开水下锅时搅几下,盖上锅盖至文火熬20分钟时,开始不停地搅动,一直持续约10分钟,到呈酥稠状出锅为止。
5、点油:
煮粥还要放油?是的,粥改文火后约10分钟时点入少许色拉油,你会发现不光成品粥色泽鲜亮,而且入口别样鲜滑。
6、底、料分煮:
大多数人煮粥时习惯将所有的东西一股脑全倒进锅里,百年老粥店可不这样做。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头煮的煮、焯的焯,最后再搁一块熬煮片刻,且绝不超过10分钟。这样熬出的粥品清爽不浑浊,每样东西的味道都熬出来了又不串味。特别是辅料为肉类及海鲜时,更应粥底和辅料分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6 05:07
白米熬煮温度超过60摄氏度就会产生糊化作用,具有粘性粥开了以后把炉火调成小火来慢慢熬,这样的粥,米开粥甘,也没泄的厉害,如果还是泄出来,可以把锅盖微微打开一条缝隙,让锅内的热气释放,泡泡就自然不会冒得那么厉害,但不要太大,水蒸气会散发的很快,粥很就会干水,打开的缝隙度可以配合火势调整。希望可以帮到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6 05:08
粥熬好后下面得要用小火一直温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6 05:08
不要完全盖好盖子
留个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