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空气呼吸器为什么不能用于潜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1:12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8 01:18


人类探索的领域可以说包罗万象,自然少不了对“过滤水的呼吸机”的研究,即“人造腮”,于上世纪80年代应美国特种部队的要求展开研究,只是说这项研究并不成功而言。

顾名思义,“人造鳃”就像鱼类的腮一样可以供人类在水中呼吸,这项技术的全称为“液体通气技术”,研究目的是取代海豹突击队使用的常规压缩空气罐潜水装备。

我们都知道,人类潜入水中除了需要解决可供呼吸的空气以外,还要解决压力问题,因此“液体通气技术”必须同时具备供氧和承压的功能,否则意义就不大。

“液体通气技术”的原理是这样的:利用碳氟化合物的溶解氧气特性,用来制成一种可呼吸液体,当人类的耳朵、鼻孔、气管、肺部被该液体填充以后,通过肺泡与可呼吸液体进行氧气-二氧化碳交换,从而达到代替空气呼吸的目的。

碳氟化合物是一种非常神奇的液体,它除了用来制作人造腮的呼吸液体以外,还是人造血液的主要研究材料。

下图为穿着潜水装备准备进行潜水作业的美国海豹突击队员,海豹突击队的前身是二战时期的海军水下爆破队,因此潜水是这支特种部队最基本的技能,由于传统空气瓶潜水装备过于笨重和复杂,大大制约了特种兵的水下机动,所以对于“人造鳃”需求最迫切的领域就是战争,做为此,人类必然不余遗力地对这项技术进行研究。

用碳氟化合物制成的呼吸液体成功应用在早产儿的呼吸辅助治疗上,早产儿的存活率也因此从过去的5%提高到了60%,这也是科学家们利用该液体来研究人工鳃的原因。

由于人的头部器官全部被可呼吸液体填充,当人类进行潜水时,水压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也因此降到最低。

举个例子:海豹特种部队使用的常规空气瓶潜水装备最多只能下潜至10米,如果需要从潜艇的鱼雷发射管进行深度超过20米的极限潜水时,就需要穿着特殊潜水服。

而在使用人造腮时,由于水压影响因素的降低,特种兵们只需要戴一个人造腮头盔就能直接进行20~30米水深的极限潜水水。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有时候是以不可逾越的鸿沟存在的,人造腮就是这样的产物之一。

在研究过程中,不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人类实验,都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耳鼻喉肺填充可呼吸液体,因为它虽然是理论是具备可呼吸的物质,但毕竟还是液体,而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只允许空气进入,一旦液体进入,人体就会将其判断为“异物”,从而驱使人体尽一切可能将其摆脱。

下图为使用碳氟化合物与蚯蚓血红蛋白制成的“人造血液”研究制品,如果这项研究获得突破,那么人类不仅能实现水下液体呼吸,而且距离人造血液也不远了,届时人类医学水平将得到*性的提高,当然也有人担心人类也有可能因此变异。

简单来讲就是可呼吸液体一旦进入呼吸系统人和动物都会呛水,参与实验的人还好一点,因为人完全可以凭借求生本能终止继续实验,而那些参与实验的动物就惨了,直接被活生生呛死。

最终实验以失败告终,这就意味着人造腮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永远停留在理论研究上,不太可能成为现实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液体通气技术会导致呛水致死,那用来为早产儿进行辅助呼吸时为什么不会发生呛水呢?

答案与早产儿呼吸系统的发育有关,由于早产儿的肺部尚未发育成熟,它们仍然可以像在母亲羊水里那样适应液体环境,而*的肺部已经发育成熟,不再具备适应液体环境的条件。

可见用液体通气技术来制造人造腮这条路是行不通的,从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太过于科幻,甚至是玄幻。

倒是有人提出过人造腮的研究新思路,那就是利用电解技术制造微型氧气生成器,遗憾的是通过电解液态水得到的氧气纯度过高,人类呼吸高纯氧是会导致氧中毒的。

所以过滤水的呼吸机恐怕很难实现了,但是这并不会阻止人类对这个设想的研究,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成功的人造腮将会在未来成为现实。

下图为电解制氧/制氢原理图,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通过电解后可获得氧气,但是这样的氧气纯度过高,无法工人呼吸使用,可见“人造鳃”技术对于人类而言还是很遥远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8 01:18

水中确实有氧气但是要过滤出来供给人的呼吸还是太少了,而且将水中的氧气过滤出来需要消耗很多能源,这样的潜水装置就会非常笨重不方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8 01:19

因为水里的物质非常多,人类至今为止并不能完全确定水里的物质都有哪些,所以不能够研发出完全过滤杂质的过滤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8 01:19

因为就算有了这样的研究,人们也无法带着这项研究潜水,因为水中的压力太大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8 01:20

因为现在的技术还不成熟,所以还没有发明出这样的东西。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