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2:1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2 23:21
口水面就是浇汤面。
浇汤面,也有些地方称“酣水面””“哈水面”、“口水面”。一说是“何谓酣水(哈水)即口涎也。旺户人家弃汤而独吃面,贫户人家大骂挨刀的奢侈,遂折汤回锅,复复端出,因众口涎相溶而得名。”一说是“人们爱吃,看见就会馋得流口水”。
浇汤面流行于陕西关中中部渭河平原的户县、武功县、杨凌区、兴平市、乾县、永寿、周至、扶风、岐山等地。
有些地方将面条煮熟后,放入温水盆中凉一下,然后一筷头一筷头将盆中的面盛入碗中,每碗最多一筷头(即一口)为宜。
然后在碗中放入适量的肉臊子(或提前将肉臊子放入汤锅中,如果是鸡肉汤就不必放大肉),面盛好后向汤中或碗里再放入配菜,放好后给碗里浇汤。
扩展资料
浇汤面的来历也不凡,历史悠久。
传说姜太公从西歧起兵时,在如今的周公庙捉到巨蛇一条,大喜,犒赏三军,将蛇肉切为小块,作成臊子称为臊子面,是今天歧山臊子面的前身,只是蛇肉早改为猪肉了。
吃饱喝足,大军前行,走到扶风兴平地界,蛇肉所剩不多,就在蛇肉里加上菜蔬,而那一带居民吃面仍保持了那时的风格。
到了乾县一带,肉没了,菜也没了,所剩只有肉汤,便用现有材料,将肉汤用大锅煮,加入佐料,盐,醋,辣子,剁碎的菜叶,经熬制的汤奇迹般的香飘十里,再将面煮好,捞到碗里,浇上熬好的汤,这便是流传千古,旷世少有的浇汤面的前身。
汤面的传统习俗主要是当时生活条件所限,许多农家吃面的时候,仍采取吃一碗后,将碗中的剩汤倒入锅中循环吃,另外一个方面是因为农村的风俗是吃面不喝汤,吃过面的汤还要倒回锅里重新调制。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浇汤面不卫生,其实现在基本上是吃一碗,把汤倒掉,再换新汤,也是现代人生活条件提高的一种体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浇汤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2 23:22
“口水面”,陕西面余的一种吃法,光吃面,面吃完,剩下汤回锅,来来回回拌面。从前人们传称的“口水面”(本地 称“浴(涎)水面”),现在正式 的叫法是“岐山躁子面”,是陕西关 中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面食。据说始于 周朝。陕西盛产小麦.面食制作历史 超过3000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2 23:23
你好!
“口水面”也叫做“涎水面”、“酣水面”,基本做法是用葱、姜、黄花菜等做成汤,将面煮熟后盛到碗里,浇上汤头。
食材:2份干面条 ,西红柿,鸡蛋,胡萝卜,土豆,香菇,芹菜。准备汤底:十三香,姜,盐,生抽,猪油,鸡精,醋,牛肉汤或猪骨汤,小葱,香菜等。
制作步骤:
1、将青椒切方块,土豆、胡萝卜及香菇切丁。芹菜留叶,西红柿切小块,姜切碎末和鸡蛋打散待用。
2、起锅滑油,在炒锅内摊出薄薄的鸡蛋饼,然后切至菱形状态。
3、将上面所提及到的菜品下入炒锅炒制,下入食盐和生抽即可完成炒制,其实这就相当于南方人吃面的浇头。
4、开始制作灵魂汤底。一份好汤底,口水面就成功了一半。锅内下入凉水,将姜末下入锅内,待水滚开下入牛肉汤、盐、生抽和醋。
5、第二次汤底煮开后下入十三香、猪油、油辣子和鸡精,待猪油融化后关火,汤底就算完工了。
6、将干挂面煮熟,再点一次凉水,碗里盛好面,舀两勺汤底,下入配菜,最后撒上香菜、小葱就可以开吃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2 23:24
口水面,和口水鸡完全的没有关系,其实就是拌面了。
放了很多的蔬菜和酱料,与面混合在一起融合成了一大碗鲜辣可口的口水面啦!
不是很辣的,怕吃辣的朋友不要被这个名字给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