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8:45
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分成三种道德水平:
第一阶段,儿童认识不到他人的利益,其道德行为是出于对不良行为将要受到惩罚的恐惧。
在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别人的利益和需要,但他们的道德行为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回报的同样的道德行为。这时,良好行为的本质是儿童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对情境施行的控制。
在道德-发展到第二种水平时,习俗道德作为人际关系中个体角色认知的一部分开始时发挥作用。在第三阶段,儿童的道德行为是为了达到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并维持与他人之间的信任和忠诚的关系。按照柯尔伯格的观点,正是在此期间,金科玉律式思维开始出现,而且儿童开始关注其他人的感受。
到了第四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法律和秩序的存在,并表现出对法律和秩序的尊重。在此阶段的儿童从更大的社会系统的角度看待事物,并以行为是否遵纪守法为衡量好公民的尺度。他们对现有的社会秩序表示认同,并认为遵守法律的行为都是好的。
当一个人进入第三种水平时,他的道德判断开始超越现有的法律。在第五阶段,人们开始承认某些法律比另外一些法律好。现实中有合情不合法的事,也有合法不合情的事。处于些阶段的个体仍相信,为了维护社会和谐人们应该遵守法律,但他们也会通过特定的程序对法律的修正。柯尔伯格声称,这一阶段的人在尝试调和道德和法律时将面临冲突。
最后,如果一个人达到目的了第六阶段,他或也的道德判断将建立在对普遍道德行为准则的信仰之上,当法律与道德准则相冲突时,个体将依据他/她的道德准则 做出决定而不考虑法律。决定道德的将是个体内在的良心。
柯尔伯格的道德阶段论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各种水平的道德推理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更多地使用高级阶段的道德推理来回答问题。在讨论中柯尔伯格指出,对于儿童而言,这一过程不应被简单地视为*通过口头解释和惩罚使其道德准则同化和内化为儿童的一部分,而应被视为一种儿童与社会和文化环境相互作用而-发展起来的道德谁知结构。
另一项研究通过考察*旁观者如何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对做坏事者的情绪判断来修改柯尔伯格的观点。研究发现:总的说来,年龄在2~7岁的儿童的道德判断受成年旁观者对错误行为的反应的影响较大。然而,10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年被试则根据行为自身的道德标准进行判断且不受他人反应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