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8:0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8:47
感觉看过聂绀弩先生写的前言,多年前我看岳麓书社的三国也看过类似的语段,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文章结构还是有点紊乱,而且内容还是略显浮浅,并且有些文句有语病。建议你着重抓住一两个重点人物来详细发表看法,不要蜻蜓点水地把所有人都说一下,这样感觉浅尝辄止、泛泛而谈,不够深入。写读后感不能面面俱到的,尤其像三国这样的巨作,内容太多,你要面面俱到只会是流于表面的。
譬如我说的聂绀弩先生为三国演义写的前言,就着重讲了曹操、关羽、诸葛亮三个人物。这样只要深入了,内容就不会单薄。至于符不符合史实,那就不用深究,因为你的读后感是《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不是《三国志》的读后感。
以下帮你改改文章:
引入性的话语不需太多,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压缩一点。还有第一段的“风尘”改成“尘封”。建议在第一段通过《临江仙》引入,这样比较有文学意蕴。
接下来不用概括内容了,大家都知道的,不要浪费篇幅。直接说有很多人物形象很成功,然后着重点出两三个开始评价。
曹操刘备都是可谈的,但是你的看法太过肤浅。你不要只把他们的事迹概括出来就行了,要先想想他们有什么值得你赞颂和批评的,然后简要概括典型事例,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譬如曹操,你说他是实干家,有军事才能,就讲讲他发矫诏讨伐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有官渡之战里面怎么以弱胜强。你还可以说说曹操的气度,他的《观沧海》是很好的佐证,另外他也有不杀刘备、放过关羽的行动。当然你也可以批评他奸猾多疑残忍,这类事情很多,譬如杀死吕伯奢一家之后那句经典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譬如梦中杀人、借头解怨、断发抵罪等等。而刘备,绝不是简单的仁慈就行了。他也有很深的城府,你要看到仁慈底下的本质。譬如众人劝他即位时,他假装不肯,后来有人单独和他谈时他又表露出自己很渴望。总之不要过分贬低刘备,也不要过分赞扬刘备。
张飞不建议你去写,如果你还是想写,可以赞扬他粗中有细,有情有义,好爽率直,也可以批评他暴戾鲁莽。
关羽可以写写,从他的忠义勇来写。忠有千里走单骑,义有华容道义释曹操,勇有温酒斩华雄,都是很经典的事迹。因为他被神化得太厉害,所以你不要盲目褒扬他,你也要辩证地看到他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缺点。
诸葛亮也可以写写,但不要局限于他的才智。鲁迅先生说罗贯中“状诸葛之智而近妖”,所以你要辩证地看出诸葛亮的才智是神化了的,切不可一味褒奖。另外,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很值得你去赞扬的,这更能表现他的人格魅力,建议你看看两篇《出师表》再来写他。
最后就可以总结的了,不要写诗词这些旁枝末节的东西了,没什么意义。末尾要收得有力,多点文采最好。你写的太通俗了,不太搭调。
建议你认真看看聂绀弩先生写给《三国演义》的前言,这样对你评价人物会有帮助。另外写作还是要注意不要有语病,写完自己读读,改到文从句顺为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8:48
最近我看了《三国演义》
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之后,东汉*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2.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3.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8-05-01 17:52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8:48
久没有碰过《三国》了,今日无意间把封存多年的《三国》找了出来,那种感觉就如分别多年的挚友又重新相会。我轻轻地把它封面上的尘吹走,用手抹了抹,还是光亮如新。
看着这一本不薄不厚的《三国演义》,从小到大,从刚识字到小学,再到初中,直到现在,感觉仍是那么亲切。
《三国》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表现的一个*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同时《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在皇帝中我认为能力最强的是曹操,他既是*家又是军事家,他行刺董卓,还召聚诸侯讨伐董卓。而刘备就没有做出什么事来,仁德是他唯一的优点,书中的他显得有些懦弱了,遇事就哭天喊地。孙权就更比不过曹操了,书中说他的只有寥寥几笔。
张飞,我不太喜欢,即使他很勇猛,例如大闹长坂桥,智夺瓦口,义释严颜,但却因关羽的死而失去理智,鞭打士兵,结果被自己的副将刺死,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真是可惜啊。
关羽,可以说他不是人,是神。历代加封,直至“盖天古佛”成为人与神的极致。他降汉不降曹,秉烛待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华容道义释曹操。。。先不论武功,忠与义相结合在那时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诸葛亮呢,他本身是一个谨慎,鞠躬尽瘁的人,但这还满足不了作者笔下的要求,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祭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火烧新野,识魏延反骨,智取成都,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死后还以木偶退兵,锦囊杀魏延的神话般的人物。连亭兵败或是失了街亭,也只是为了表现他的八阵图与空城计而已。
《三国演义》中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让我大开眼界,描写的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对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给读者们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全书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而它的另一大成功便是引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虽然数量比《红楼梦》中要少,但是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一部分诗词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引入的,另一部分则是出现在人物的吟唱中或笔下,如,“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第四十五回),此乃后人叹曹操中计误杀蔡瑁、张允之事。篇头词“临江仙”,气势磅礴,让读者感到一股浩然之气;读过之后,更有一种意犹未尽、引人入胜的感觉。
《三国演义》不愧被称为中国四大名著,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作用,也是令一种*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的确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所以我极力推荐给大家。
改过了,你看看,还有要说的就是几点
1夷陵之战刘备损失75W人么
2我觉得你读三国还是读的很好,比如对孙权的评价。曹操说过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如果孙权没有那才能,曹操会那么说么。
3对刘备的评价太低了,刘备,你觉得他只靠人德来立蜀的么。至少1刘备懂得怎么聚拢人心,2刘备看的出时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怎么做,夷陵除外。
4你讲的人物,偏蜀一方,可以适当减少。
5三国只是小说,虽然7分真3分虚,不过不能当历史来读,因为作者在感情上时同情蜀国的。
参考资料:加油,这不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8:49
久没有碰过《三国》了,今日无意间把封存多年的《三国》找了出来,那种感觉就如分别多年的挚友又重新相会。我轻轻地把它封面上的尘吹走,用手抹了抹,还是光亮如新。
看着这一本不薄不厚的《三国演义》,从小到大,从刚识字到小学,再到初中,直到现在,感觉仍是那么亲切。
《三国》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表现的一个*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同时《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在皇帝中我认为能力最强的是曹操,他既是*家又是军事家,他行刺董卓,还召聚诸侯讨伐董卓。而刘备就没有做出什么事来,仁德是他唯一的优点,书中的他显得有些懦弱了,遇事就哭天喊地。孙权就更比不过曹操了,书中说他的只有寥寥几笔。
张飞,我不太喜欢,即使他很勇猛,例如大闹长坂桥,智夺瓦口,义释严颜,但却因关羽的死而失去理智,鞭打士兵,结果被自己的副将刺死,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真是可惜啊。
关羽,可以说他不是人,是神。历代加封,直至“盖天古佛”成为人与神的极致。他降汉不降曹,秉烛待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华容道义释曹操。。。先不论武功,忠与义相结合在那时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诸葛亮呢,他本身是一个谨慎,鞠躬尽瘁的人,但这还满足不了作者笔下的要求,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祭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火烧新野,识魏延反骨,智取成都,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死后还以木偶退兵,锦囊杀魏延的神话般的人物。连亭兵败或是失了街亭,也只是为了表现他的八阵图与空城计而已。
《三国演义》中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让我大开眼界,描写的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对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给读者们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全书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而它的另一大成功便是引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虽然数量比《红楼梦》中要少,但是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一部分诗词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引入的,另一部分则是出现在人物的吟唱中或笔下,如,“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第四十五回),此乃后人叹曹操中计误杀蔡瑁、张允之事。篇头词“临江仙”,气势磅礴,让读者感到一股浩然之气;读过之后,更有一种意犹未尽、引人入胜的感觉。
《三国演义》不愧被称为中国四大名著,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作用,也是令一种*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的确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所以我极力推荐给大家。
改过了,你看看,还有要说的就是几点
1夷陵之战刘备损失75W人么
2我觉得你读三国还是读的很好,比如对孙权的评价。曹操说过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如果孙权没有那才能,曹操会那么说么。
3对刘备的评价太低了,刘备,你觉得他只靠人德来立蜀的么。至少1刘备懂得怎么聚拢人心,2刘备看的出时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怎么做,夷陵除外。
4你讲的人物,偏蜀一方,可以适当减少。
5三国只是小说,虽然7分真3分虚,不过不能当历史来读,因为作者在感情上时同情蜀国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8:49
我觉得你写得比较肤浅,在对关羽,刘备,诸葛亮和曹操的认识上尤其是。顺便说一下,曹操不是皇帝。你没有深刻挖掘性格等因素,分析人物,只是停留在事情表面。你说孙权没有作为,你可以去读读辛弃疾的词,“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他善于用人,手下谋士将领如云,在他领导期间,赤壁大败曹操,收复荆州,在江南立稳脚跟,称孤道寡,使东吴维持了相当长时间的繁荣富强,是三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难道不算是英雄?至于孔明和关羽,倒是孔明更像是神化了,鲁迅成他神而近妖。还有许多评价不中肯的地方。希望你多读几遍,看看品三国,以及其他书籍,写出更深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