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深度5M以内的就不能按“桩”设计,就是“墩”。如果是嵌岩灌注桩,应进入中风化基岩不少于0.5M.按理,承受竖向荷载的桩嵌岩太深没有作用,徒劳而已。这种事应该与设计人协商处理。说实话,如果题说的是普遍情况的话,设计没有结合地勘报告是失误的。只是少数几根,与设计人协商处理就是了。甲方所说照设计图并没有错,但这事甲方、监理也有义务促成与设计沟通。
见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5.2-3条。
所有桩基均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强度计算。对预制桩,尚应进行运输、吊装和锤击等过程中的强度和抗裂验算;
桩基础沉降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5.15 条的规定;
桩基础的抗震承载小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有关规定;
桩基宜选用中、低床缩性士层作桩端持力层;
同一结构单元内的桩基,不宜选用压缩性差异较大的士层作桩端持力层,不宜采用部分摩擦桩和部分端承桩;
由欠同结软土、湿陷性土和场地填上的同结,场地大面积堆载、降低地下水位等原因,引起桩周土的沉降大]桩的沉降时,应考虑桩侧负摩擦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
对位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桩基的整体稳定验算。桩基应与边坡程统--规划, 同步设计;
岩溶地区的桩基,当岩溶上覆七层的稳定性行保证,且桩端持力层承载力及厚度满足要求,可利用上:履士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当必须采用嵌岩桩时,应对岩溶进行施勘察;
应考虑桩基施中挤上效应对桩基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深厚饱和软土中不宜采用大片密集有挤士效应的桩基;
应考虑深基坑开挖中,坑底七:回弹隆起对桩身受力及桩承载)的影响;
桩基设计时,应结合地区经验考虑桩、土、承台的共同工作;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_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嵌岩桩入岩深度没有最深需要入岩多少 这种说法,只有深度5M以内的就不能按“桩”设计,就是“墩”。如果是嵌岩灌注桩,应进入中风化基岩深度不少于0.5M,见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5.2-3条。按理,承受竖向荷载的桩嵌岩太深没有作用,徒劳而已。
入岩是否要按设计要求一定要到6米,这应该与设计人协商处理。如果是普遍情况的话,设计没有结合地勘报告是失误的,与设计人协商处理就是了。一般项目刚性桩入岩1.5D ,柔性桩5D,一般要进入中风化或微风化岩层才能算入岩,D为桩直径。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3.3条款规定:对于嵌岩桩,嵌岩深度应综合荷载、上覆土层、基岩、桩径、桩长诸因素确定;对于嵌入倾斜的完整和较完整岩的全断面深度不宜小于0.4d且不小于0.5m,倾斜度大于30%的中风化岩,宜根据倾斜度及岩石完整性适当加大嵌岩深度;对于嵌入平整、完整的坚硬岩UnRegistered 9和较硬岩的深度不宜小于0.2d,且不应小于0.2m。d为桩身设计直径。
预算编制时可以按规范要求计算,决算时按实际桩深记录计算。
参考资料:嵌岩桩 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不用。根据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5.2-3条。如果是嵌岩灌注桩,应该进入中风化基岩不少于0.5米。其实承受竖向荷载的桩嵌岩太深没有太大作用,徒劳用功而已。
这种事应该与设计人协商处理。设计没有结合地勘报告是出现了失误。只是少数几根,自己与设计人协商处理就是了。
拓展资料:
嵌岩桩是指桩的下部有相当一段长度浇筑于坚硬岩层中的钻孔灌注桩。下端嵌入中等风化、微风化或新鲜基岩的桩。其轴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桩周土总侧阻、嵌岩段总侧阻和总端阻三部分组成。当根据土(岩)的室内试验结果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热心网友
深度5M以内的就不能按“桩”设计,就是“墩”。如果是嵌岩灌注桩,应进入中风化基岩不少于0.5M.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5.2-3条。按理,承受竖向荷载的桩嵌岩太深没有作用,徒劳而已。这种事应该与设计人协商处理。
说实话,如果题说的是普遍情况的话,设计没有结合地勘报告是失误的。只是少数几根,与设计人协商处理就是了。甲方所说照设计图并没有错,但这事甲方、监理也有义务促成与设计沟通。
嵌岩桩是指桩的下部有相当一段长度浇筑于坚硬岩层中的钻孔灌注桩。下端嵌入中等风化、微风化或新鲜基岩的桩。其轴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桩周土总侧阻、嵌岩段总侧阻和总端阻三部分组成。当根据土(岩)的室内试验结果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嵌岩桩视为端承桩,忽略了其上覆土的荷载传递,认为嵌岩桩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嵌入岩石部分桩身的桩侧嵌固力和桩尖阻。随着嵌岩桩的广泛应用,大部分的现场资料表明:无论是嵌入强风化基岩还是嵌入新鲜基岩中的桩,桩的轴力均随深度递减。表明基岩上覆土层的侧阻力在桩身受荷过程中可以调动起来,桩侧土层强度影响轴力分布曲线的斜率,而其桩端阻力并不大,属端承摩擦桩,桩侧阻力的分担的荷载比,随长径比的增大而增大,随凌盖层强度的提高而增大,当在桩的长径比比较大而覆盖土层又不太软弱的情况下,其端阻力分担荷载比很小,且桩的破坏是由桩身压坏引起的。
对于短粗的人工挖孔嵌岩桩,或覆盖层极软的中长钻孔嵌岩桩,或清孔极好,不存在“软弱垫层”的钻孔嵌岩桩,其承载性能与上述嵌岩桩有所区别,这些桩的桩端阻力对桩的承载力其主要作用。这些桩的承载特性是摩擦端承桩,而不属于端承桩。
参考资料嵌岩桩 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深度5M以内的就不能按“桩”设计,就是“墩”。如果是嵌岩灌注桩,应进入中风化基岩不少于0.5M.见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5.2-3条。按理,承受竖向荷载的桩嵌岩太深没有作用,徒劳而已。
这种事应该与设计人协商处理。说实话,如果题说的是普遍情况的话,设计没有结合地勘报告是失误的。只是少数几根,与设计人协商处理就是了。甲方所说照设计图并没有错,但这事甲方、监理也有义务促成与设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