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资讯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寓教于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1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6 21:27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能否产生兴趣,决定了他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起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持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是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当然,真正地做到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的确并非易事,但这也是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和境界。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怎样把本就丰富多彩的语文课使其真正地生动起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积极地进入到语文学习的最佳状态,是一个值得我们语文教师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寓教于乐”什么是“寓教于乐”呢?“寓教于乐”是通过师生情感共鸣,激发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置情景,注意教学情趣化,给学生以愉快的体验,促使学生向着目标不断进取。“寓教于乐”要使教与学双方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它对教师的要求是争取更多的机会和学生交流,建立感情。在备课中要结合所学内容,精心设计情景,如多媒体课件,采取猜谜语、讲故事、分组竞赛等多种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就学生而言,我们所提倡的“寓教于乐”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感官上的“快乐”,通过教学手段的更新,活跃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即达到感知----理解----体验----共鸣-----吸收的课堂教学目的;另一层意思是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信心,去享受成功的快乐,即所谓“苦尽甘来”的“快乐”。下面是我通过理论学习系加上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与语文同仁共勉。其次,怎样才能做到寓教与乐,激发兴趣(一)、建立真挚的师生感情,创造轻松的语言环境一般说来, 学生对某位老师产生了恐惧感, 那么对他所教的课也不会产生兴趣; 反之, 为学生所喜欢的教师一走进课堂, 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 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 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更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位学生。通常,当老师的注意力辐射于后进生之外时,他们就会说闲话、玩纸团、大声读书、怪调回答……只要真诚地和他们交流,你就会发现,他们中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他们被尊重被包容时,他们的潜能就会苏醒过来,有时其表现会令你大吃一惊。如我教学《童趣》时,在全班畅所欲言“童年趣事”这个环节,我有意请平时表现很糟糕的同学讲述他们的童年趣事,结果发现他们的童年趣事更丰富,更刺激,更能令人回味。由此,我领悟到语文教育的确应该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坚持用爱心进行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他们,喜爱他们,让他们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参与教学全过程,只要给予他们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他们就能非常出色的发挥自己的潜力。因此,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由喜爱教师到对所教学科感兴趣,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出乎意外的理解,在成功时给予一份表扬,在失败时给予一份鼓励,在困难时给予一份援助。路上遇到学生,我常常会主动、亲切、随意地迎上去,用礼貌用语问个好、或是拉拉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课后我会坐在学生的座位上或站在学生们中间,与他们谈天说地话家常,捕捉他们身上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消除差生的自卑心理,填补师生之间的心理鸿沟。作业批改时,我会在后进生的作业本上写上“好”或是添上几句勉励的话语。节假日,我会为学生寄上一张张贺卡,精心写上一句句祝语。总之,无论何时何地,作为教师的我,都会用心去爱自己的学生,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天长日久,我们的师生情感就转化成了学习的无穷动力。与此同时,我还特别注重教室的布置,课堂座位的编排,尽量使学生能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语文,提高其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二)、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产生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学习积极性;只有怀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自觉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才能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我们教师所面临的对象是一群有思维、有冲动、充满幻想的青少年,一般来说,他们喜欢的是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方法的选择者和运用者的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创造气氛,激发情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地位是主导,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的共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学生心目中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通过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激昂的声调,无不引来学生赞美和钦佩的目光。在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课内小结,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挖掘,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教师都应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来完成。如我在教《木兰诗》时,我曾设计这样一段导言:“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学生听后,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一个个急于想知道木兰是个什么样的女子,她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在这种契机下展开教学,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浓了。我还经常选择一些优秀的文章来激发学生兴趣,因为优秀的文章常以真情实感来打动人,能够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如《父亲为你坚持》这篇文章中的父亲为了不影响女儿高考,坚持与病魔作斗争,得知女儿考得很理想后,了无遗憾离开了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学生。谁都有父亲,谁都有父爱,尽管父亲是千差万别的,但父爱是一样的。听了这篇文章,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重新体会了父母心,就连刘茂这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男生也像其他同学一样投入到里面,随后同学们还在日记本上写下了真挚的一笔。由此可见,优秀作品的感染力非同一般。2、精设问题,实施启发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如果问题设计地好,提法得当,就会激发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首先,教师要设计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如我教《背影》一文时,我就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同学们,你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父亲的背影,那么,从你父亲的背影中,你看到了什么呢?”课堂上,大家都积极地回忆自己父亲的背影,并主动的在朱自清《背影》一文中去找寻结果,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篇课文的情景中了。在熟知课文内容以后,接着我又鼓励学生大胆地发问。有位同学提出了质疑:我十三岁就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而作者一个二十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这么照顾,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全班顿时炸开了锅,各抒己见,讨论得不亦乐乎,我则利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借用朗读,激发兴趣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的朗读十分重要,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对交谈、演讲、辩论这些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朗读的方法很多,可以分领读、分角色读、表演读、接力读﹑比赛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男女生轮读等。用恰当朗读的方法能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情趣。教诗歌、散文时,可以采用比赛读、领读、范读。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新课标七年级语文课本中诗歌所占比例多,诗歌教学难度较大,容易陷入空洞、枯燥的意象分析之中,运用灵活、多变的朗读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如我教《雷电颂》,就把学生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让两小组进行比赛朗读,每个学生都在为自己的小组努力,这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独白在小组的大声朗读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小说、童话时,可采用分角色朗读、表演读。如教《皇帝的新装》时,我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让各组选派代表进行表演朗读,把每个代表的角色分好,一边读课文一边表演,然后选出读得演得最好的一组。这样的朗读方法,让每个同学都觉得很新奇,大家踊跃参与,读得投入,读得有韵有味,读时他们不仅能揣摩人物的语气,而且能把握人物的心理。最终领悟文章的主旨。临近下课时,一名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一直觉得语文很无趣,可是今天我才发现,原来它这么有意思,这么可爱啊!”可以看出读更能感染学生的思绪,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走进语文的天地,走得进,方能悟得多,才可思得透。4、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积极性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充实教学内容。优美的画面,*真的图像,轻松的旋律,悦耳的声响,可以让学生多种感官得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然高涨,教学效率自然也会提高。在教《安塞腰鼓》一文时,我选择在多媒体教室播放西北安塞腰鼓的视频给学生观看,让他们体会那奔放、狂野的节奏。同学们全被西北汉子壮阔、火烈的舞蹈吸引了,有的甚至陶醉在其间,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令人心激荡的节奏,会被作者刘成章怎样诠释出来,自然地进入学习的氛围。我在讲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先让学生听王菲唱的歌曲《水调歌头》,然后导入,学生情绪立刻受到感染,对该词的兴趣也浓起来。我在教《云南的歌会》一文之前,我先把云南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通过图片和讲故事的方式讲给学生听,学生通过听故事,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一个了解,他们也很想知道课文是如何来对以上内容进行描述的,于是就兴趣盎然的读起书来,而后再结合文字材料启发引导学生,与演唱会、音乐会相比,它有哪些特色,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学生讨论的气氛热烈,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些不懂的或似懂非懂的问题都在合作、探究中都找到了答案。5、搜集资料,开阔视野学生搜集资料的范围很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从动植物到自然风情,这些资料大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添加了“调味品”,使之更有韵味。如在学习《春》一文前,引导学生收集春天的句子,收集春天的植物图片,这大大满足了学生了解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收集了许多关于春的资料,有的同学甚至还收集到人的活动和气象的图片,因而他们在收集和运用资料时能深入思考,有所感悟,有所创造。在教《看云是天气》一文后,让学生收集关于天气的谚语,可以通过查资料或者向长辈请教。同学们兴致勃勃的拿着他们的劳动成果在讲台上大声的朗读,使其充分体验到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可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变换教法,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几年,我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网络等手段搜集资料,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同时积极开展故事会、读书会、诗歌朗诵会、语文知识竞赛等活动,立足于课内,放眼于课外,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的方法改革,要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舟、是桨,但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是由课堂教学引起和逐步培养的,我们只有努力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寓教于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到达中学语文教学成功的彼岸!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