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资讯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从心理学上讲存在自己骗自己的心理现象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4:10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7:24

是一种自我保护,自我防御,也算是心理补偿。人要保持认知平衡(通俗点就是心理平衡)才能健康地生活。当心理不平衡的时候,生理和心理会自动采取一些方式来调节心理,使我们保持心理的平衡。

调节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自我暗示,比如转移目标,比如自我说服之类的,每个人自我调节的方法都不同,有人愿意通过转移目标来达到心理平衡,比如有人很穷,可能会选择就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以此来补偿心理上的亏欠。也有人会选择说服自己:人穷志不穷,只要有斗志就一定能成功,这样来保持心理平衡。

而有一些习惯于逃避现实的人,就会选择用一种消极的方式来保持心理平衡:幻想。幻想确实是一种自己骗自己的现象。比如芙蓉姐姐,明明很丑,但是她幻想自己很漂亮,结果最后就真的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了。其实仔细分析,她是自卑的。正因为极度自卑,才引发了强烈的心理防御机制,产生了极度强烈的幻想,以至于她信以为真。

有的人的幻想是无意识的,比如芙蓉姐姐这样。但有的人的幻想是有意识的。比如你讨厌某人,现实中又没办法对付他,你就幻想自己成为一个老大,你带着手下的人一起去教训他,让他跪在地上求你,让他后悔曾经那样对你。这就是有意识的幻想。

总的来说,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幻想,对人是有好处的,这是人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的反应。如果长期心理失衡,会导致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疾病的。幻想是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但是过度幻想,也会导致防御过当,而引发其他的心理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7:25

从心理学上讲不存在自己骗自己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效应:
1 酝酿效应
2 阿伦森效应
3 暗示效应
4 安泰效应
5 暗示效应
6 安慰剂效应
7 巴纳姆效应(暗示效应)
8 巴霖效应
9 半途效应
10 贝尔效应
11 贝尔纳效应
12 贝勃规律
13 比马龙效应
14 彼得原理
15 边际效应
16 边际效益递减效应
17 波纹效应
18 布里丹毛驴效应
19 不值得定律
20 财富效应
21 长尾效应
22 超限效应
23 拆屋效应
24 成败效应
25 重叠效应
26 刺猬法则
27 从众效应
28 淬火效应
29 达维多定律
30 搭便车效应
31 答布效应
32 德西效应
33 得寸进尺效应
34 等待效应
35 第一印象效应
36 定势效应
37 定型效应
38 多看效应
39 多米诺骨牌效应
40 范畴效应
41 凡勃伦效应
42 非零和效应
43 飞去来器效应
44 改宗效应
45 共生效应
46 古烈治效应
47 关系场效应
48 光环效应
49 过度理由效应
50 哈奇森效应
51 海潮效应
52 海格力斯效应
53 赫洛克效应
54 黑暗效应
55 华盛顿合作规律
56 蝴蝶效应
57 环境效应
58 霍布森选择效应
59 霍桑效应
60 棘轮效应
61 缄默效应
62 奖惩效应
63 结伴效应
进门坎效应
65 禁果效应
66 近因效应
67 金鱼缸法则
68 竞争优势效应
69 酒·污水效应
70 角色效应
71 刻板效应
72 空白效应
73 库里肖夫效应
74 冷热水效应
75 连带效应
76 链状效应
77 临近效应
78 增强亲近感
79 零和游戏原理
80 留面子效应
81 流言的心理效应
82 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
83 罗森塔尔的负效应(反期望)
84 蚂蚁效应
85 马太效应
86 毛毛虫效应
87 美女效应
88 门槛效应
免疫效应
90 名片效应
91 名人效应
92 莫扎特效应
93 墨菲定律
94 摩西奶奶效应
95 木桶法则
96 南风效应
97 鲶鱼效应
98 鸟笼效应
99 牛鞭效应
100 拍球效应
101 旁观者效应
102 泡菜效应
103 培哥效应
104 配套效应
105 皮格马利翁效应
106 破窗效应
107 瀑布心理效应
108 齐加尼克效应
109 期望效应
110 青蛙效应
111 情绪效应
112 权威效应
113 热手效应
114 睡眠效应
115 顺序效应
116 Stroop效应
117 苏东坡效应
118 态度效应
119 替代效应
120 停滞效应
121 通感效应
122 投射效应
123 同体效应
124 洼地效应
125 瓦拉赫效应
126 翁格玛丽效应
127 武器效应
128 系列位置效应
129 心理定势
130 心理摆效应
131 猩猩实验
132 迟延满足效应
133 羊群效应
134 易感效应
135 异性效应
136 优势效应
137 邮票效应
138 月曜效应
139 乐队花车效应
140 约翰逊效应
141 酝酿效应
142 晕轮效应
143 增减效应
144 植物心理学和巴克斯特效应
145 自己人效应
146 紫格尼克效应
147 自我参照效应
148 自我选择效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7:25

代替性防卫机制
代替性防卫机制是用另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这种代替物有时是一种幻想,因为现实上得不到实体的满足,他便以幻想在想像世界中得到满足,有时用另一种物件去补偿他因缺陷而受到的挫折。这类防卫机制分幻想型和补偿型两种。
1、幻想(fantasy)
当人无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或是无法忍受一些情绪的困扰时,将自己暂时离开现实,在幻想的世界中得到内心的平静和达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满足,称为“幻想”。与常说的“白日梦”相似,例如,工人柯金上班时,被领班无理地骂了一顿,十分愤怒,但位居人下,无法可施,同家途中,他买了一张爱国奖券,吃饭时与大太闲谈时说:“如果中了奖,他要自己开间工厂,重金将领班请来,然后给他颜色看,令他受辱……”谈着谈着,柯金轻松多了,他用的方法就是“幻想”。意义治疗法创立者弗兰克尔,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集中营待了四年之久,他发现能从集中营活着出来的人,与其是否年轻力壮无多大关系,最主要的是对未来有“憧憬”(亦即以幻想未来远景,来支持自己忍受目前的苦难)。 幻想是一种想像作用,是幼儿必经的生活过程。很多心理学家认为个体所幻想的内容与学习经验有关(随着学习经验的增加而有不同的内容),例如,儿童时期的幻想偏向于玩具的获得与游戏的满足,而青春期少年则偏向英雄式的崇拜。一般而言,凡性情孤僻有退却倾向者,平常又少有自我表达机会,易以幻想解除其焦虑与痛苦。
幻想可以是一种使生活愉快的活动(很多文学、艺术创作都源自幻想中),也可能有破坏性的力量(当幻想取代了实际的行动时)。幻想可以说是一种思维上的退化。因为在幻想世界中,可以不必按照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与逻辑思维来处理问题。可依个体的需求,天马行空,自行编撰。
幻想使人暂时脱离现实,使个人情绪获得缓和,但幻想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人必须鼓起勇气面对现实,并克服困难,才能解决问题。否则经常沉洒于幻想中,而使“现实”与“幻想”混淆不清时,会显现出歇斯底里(hysterical neurosis)与夸大妄想(grandeur delusion)般的症状。如,有一位学校临时约聘的技工,最近因参加技术检验考试,没有通过,而较之同时一起被学校约聘的其他两位技工,不但通过考试并被学校改聘为正式技职,使他的心理上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再加上其女友也因他没有通过考试,认为他没有前途而与他分手,在这种双重打击下,最近他开始语无伦次,到处说他已被校长聘为总务主任,并以总务主任自居,要求学校总务处的工作人员听从他的指示。这位技工所显现出来的行为,即是因为他在无法改变现实环境下,凭借着个人的想像力改变了他脑子中的现实(把幻想当成是真事)以维持其心理的平静,而形成了夸大妄想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7:26

是无意识,因为他不“骗”自己的话自我就有可能承受不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7:27

好像是无意识的。。不能控制的把。。潜意识会渴望- - 所有就出线了幻想。。

本人纯属瞎猜= =我以后想学心理学哈哈··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