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什么叫范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02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26 21:22

范畴化是一种基于体验,以主客体互动为出发点,对外界事物进行主观概括和类属划分的心智过程,是一种赋予世界以一定结构,并使其从无序转向有序的理性活动,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范畴化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 对比和概括是范畴化过程的两个主要手段。范畴是范畴化的产物和结果,范畴化又是概念和词义形成以及语言运用的出发点,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从家族相似性这个方面看,范畴化就是要使同一个范畴的诸成员之间的相似性达到最大,不同范畴诸成员的相似性达到最小化程度。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26 04:57

范畴化是一种基于体验,以主客体互动为出发点,对外界事物进行主观概括和类属划分的心智过程,是一种赋予世界以一定结构,并使其从无序转向有序的理性活动,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范畴化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 对比和概括是范畴化过程的两个主要手段。范畴是范畴化的产物和结果,范畴化又是概念和词义形成以及语言运用的出发点,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从家族相似性这个方面看,范畴化就是要使同一个范畴的诸成员之间的相似性达到最大,不同范畴诸成员的相似性达到最小化程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22:44

范畴是范畴化的产物和结果,范畴化又是概念和词义形成以及语言运用的出发点,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

(王寅)范畴化是一种基于体验,以主客体互动为出发点,对外界事物进行主观概括和类属划分的心智过程,是一种赋予世界以一定结构,并使其从无序转向有序的理性活动,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范畴化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 对比和概括是范畴化过程的两个主要手段(有一定先天成分)。

从家族相似性这个方面看,范畴化就是要使同一个范畴的诸成员之间的相似性达到最大,不同范畴诸成员的相似性达到最小化程度。

王寅认为人类对事物进行范畴化,把事体分类,而依此认识世界万物,这可能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疑问:老刘上课讲了一个例子:“即便是最低等的动物都知道区分出敌友,可食物品和不可食物品”那么这说明其他动物有范畴化的能力,还是说分类就是一种与身具来的能力?)

(Jackendoff,1985,86)范畴化具有体验性,规则性,无意识性,创造力,想象力等特征。

人类对于范畴和范畴化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大致分为 :经典范畴理论(the classical theory of categories)和原型范畴理论 (the theory of prototype/the prototype theory)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22:44

【范畴:category】是哲学、语言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逻辑学常用的概念之一,但是对同一概念,每个学科、甚至同一学科的不同学派之间其定义却不尽相同。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范畴】这一概念的介绍,向关心逻辑和自然语言语义问题的读者引入【范畴语法】的初步知识和基本概念,以作为本栏目将来介绍更深入内容的铺垫。不过,本篇笔记不谈【范畴语法】,只谈【范畴】,而且只谈论哲学意义上的【范畴】。

首先,什么是【范畴】?
当我们是孩童时,是否有过对我们周围世界所有一切感到好奇的冲动一刹那?我们会问大人:鲸鱼是鱼吗?当得到否定回答时,我们会问,那鲸鱼是什么?回答:哺乳动物;那什么是“哺乳动物”?鱼是什么动物?什么是动物?人是动物吗?回答:人、鱼、动物、鲸鱼、哺乳动物都是生物?那什么是“生物”?回答:有生命的物体。那什么是有生命?什么叫物体?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断地问下去,总会有个头: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相信到这时,我们的家长一般不会再去认真回答。其实这样的问题,不仅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不久的儿童会问,而且,从古至今学富五车的哲学家会问,现代的计算机专家特别是人工智能的专家也在问。

和这个问题紧密相连的问题是,人类头脑中的概念和现实世界是一一对应的吗?例如,自然界生长着谷物、果实,人们把它们加工成食物,给它们起各种各样的名称:切糕、馒头、大饼、面条... 但不管叫什么,并没有改变这些谷物的物质属性。换句话说,当人类掌握了自然,可以随心所欲地加工自然物质的同时,也具有了随意创造概念的能力。在现在的世界,创造新概念,不仅是新学科、创新者的专利,而且也是博眼球、抢夺话语权的不二法门之一。概念不断翻新,而所指称的事物本身却不会随着概念的变换而改变。这样看来,人类的概念体系,未必是和自然世界、甚至人类抽象的认知世界有着简单、一目了然的“映射”关系。

所以说到什么是世界的本源,就产生了歧义:这个世界的本源是现实的自然世界呢还是我们头脑中的概念世界?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要记录下来、组织整理,并向下一代传承,就必须有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的本质就是两个:概念和命题。概念,包括了对所指称对象的内涵定义以及经归纳推理所得到的外延实例集合;命题,就是各种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和属性的确定性陈述。在精密科学中,这些概念和命题可以用专门的人工语言、例如一阶逻辑语言,以公理化的演绎形式,从最基本的、最简单的、“本源的、”常识性命题出发,推理出该知识体系的整个大厦。尚未能公理化的知识,也是以概念、命题集合的形式存在。

这样,对概念的分类,就成了哲学家和人工智能学家们解释世界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将概念分类,这些“类”,就是【范畴】,而将概念分类的过程称作【范畴化:categorization】 。人工智能专家要教会计算机懂得自然语言,例如:“医生”这个概念,就要将这个概念分类:[人、医学、治病、处方、手术、...],使得计算机能够足以将这个概念与任何其它概念区分开来。

不过,人类对于概念的认知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存在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概念”?也许有,但只会在脑中产生、停留短暂片刻,不会持久。例如,脑子里“灵光一闪”可能属于这一类;而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产生的新观点、新学说、对实验观察得到的新结论,当然无从用现有概念说明。对这些从未有人得到过自然无法用现有的概念、术语或知识解释就成了科学家的任务之一,因此,科学家不但要创造新知识、还要创造新概念。新概念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交流,让别人懂得你的新想法,第二使这个新想法接受进一步的考察、评估和确认。这个过程在数学等形式科学中,通过形式证明的手段,在实验科学中,通过实验的可重复性得以确认。例如前不久日本生物科学家小保方晴子声称发现了“刺激触发的多能性获得干细胞”(STAP),并将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全世界为之一震。各国科学家纷纷试图重复小保方的实验,但无一成功,这种科学发现的“不可重复性”,其实类似于数学证明的反证法,说明结论不能成立。

要用语言表达概念,就产生了用什么语言表达的问题。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科学论文是用英语写成,但英语是表达概念最适合的语言吗?英语无疑是词汇相当丰富的语言之一,但并不是说就是表达科学概念的最适合语言。实际上,不光是英语,所有自然语言都存在歧义、模糊、表达不精确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最大的问题是:自然语言的词汇和概念之间没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而是复杂的多对多关系:一个词汇可以有多个意思,一个意思可以由多个词汇表达。

由此可见,哲学上讨论的世界本源问题就要经过三重映射:世界的本体——概念体系——表达体系,由于人类最成熟的表达体系是自然语言,因此在语言中我们所认识的现实世界难免就会有被“歪曲“的危险。也正是这三重映射关系的存在,在哲学领域,对于什么是概念,对概念如何分类就成为千百年来哲学家、思辨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现今又加上计算机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由此也引出了什么是【范畴】体系的讨论。在研究什么是范畴的领域中,一个是关于哲学中心问题,什么是存在,存在的方式,存在的类别以及存在之间的关系等学科:Ontology(中文译作:本体论、存在论或者实体论);另一个是关于什么是“知识”、什么是“认知”,知识的本质什么、知识如何表达的学科:Epistemology(中文译作:认识论、知识学、知识论)。前一个学科偏重于三重映射中前两个体系之间的关系,而后一个学科则侧重后两个体系:从概念体系到表达体系的映射。而范畴则处于这三重映射关系的核心位置,理解了范畴,亦即对概念的分类体系,上可以加深我们对现实世界与概念关系的理解,下可以对概念和表达体系语义之间的复杂关系有更深的认识。

对概念体系的按照本体论进行分类,面临着两大难题:第一这种分类的根据是什么;第二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分类;这两大难题细分又可分为:范畴的数量应当有多少?如何命名?范畴之间的不同如何区分?是否存在一个最高层次的总括性的范畴?范畴系统应当是单一系统还是多个体系叠加形成*系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形成了多个哲学学派和学说。和【范畴论】有关的哲学学派大致有下列几个:
•亚里士多德的实在论体系
•康德的概念论体系
•胡塞尔的语义范畴体系
•怀疑主义的范畴论
•现代范畴论

本笔记系列将以以上问题为中心,重点介绍前三个:
•亚里士多德的实在论体系
•康德的概念论体系
•胡塞尔的语义范畴体系

(本篇笔记为作者原创)
©本文版权归 逻辑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6
点赞
转发
收藏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