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8 07:36
摘要1.世纪90年代我国沿海区域出现了大量的中小企业集聚区——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自此,产业集聚研究开始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极大关注。不可否认,产业的集聚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空间扩展和城镇建设水平的提高,然而,由于我国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对重工业的重视及发展,使得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问题,主要表现为城镇发展滞后于产业的发展,并受城乡户籍制度的严格控制,由此造成了产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及城乡二元结构严重等问题,也给我国的城镇及区域产业发展合理化造成了很大影响。那么在经历了长期的产兴城衰的发展阶段后,应该如何才能实现产业与城镇的协同发展?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探讨产业集聚与城镇发展的耦合作用关系。本文从时空演化视角来研究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之间的作用关系,以此作为切入点,探索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的耦合作用与演化机制。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演化进行研究,探求其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和空间特征,从而为长三角区域城镇空间结构整合优化、及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实现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发展。首先,本文立足于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的现有研究文献,发现在一定区域内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的变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然后通过研究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的相关理论,分析和总结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之间的耦合作用机制,随后,本文针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及时空演化问题,构建区域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演化综合评价指标,采用1990-2017年长三角区域16个城市相关统计数据,基于面板回归模型和空间重心模型探究产业与城市两系统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和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间存在较显著的耦合关系,产业集聚对城镇空间扩展起到推动作用,而城镇空间格局对产业集聚的影响作用较强;从整体来看,长三角区域各城市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匹配度均稳步提升,但长三角区域各城市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并不均衡,长三角南部地区城镇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稍弱于长三角北部地区城镇;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长三角区域产业集聚与城镇耦合协调关系在空间格局上从最初的以上海为中心的单极化,逐渐向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为中心的多极化、扁平化发展。长三角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以上海-苏锡常-南京为轴线的耦合协调发展区域,在该轴线的带动下,临近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也在逐年上升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03例举一个包含空间格局+空间关系+和时空的过程1.世纪90年代我国沿海区域出现了大量的中小企业集聚区——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自此,产业集聚研究开始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极大关注。不可否认,产业的集聚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空间扩展和城镇建设水平的提高,然而,由于我国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对重工业的重视及发展,使得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问题,主要表现为城镇发展滞后于产业的发展,并受城乡户籍制度的严格控制,由此造成了产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及城乡二元结构严重等问题,也给我国的城镇及区域产业发展合理化造成了很大影响。那么在经历了长期的产兴城衰的发展阶段后,应该如何才能实现产业与城镇的协同发展?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探讨产业集聚与城镇发展的耦合作用关系。本文从时空演化视角来研究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之间的作用关系,以此作为切入点,探索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的耦合作用与演化机制。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演化进行研究,探求其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和空间特征,从而为长三角区域城镇空间结构整合优化、及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实现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发展。首先,本文立足于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的现有研究文献,发现在一定区域内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的变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然后通过研究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的相关理论,分析和总结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之间的耦合作用机制,随后,本文针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及时空演化问题,构建区域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演化综合评价指标,采用1990-2017年长三角区域16个城市相关统计数据,基于面板回归模型和空间重心模型探究产业与城市两系统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和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间存在较显著的耦合关系,产业集聚对城镇空间扩展起到推动作用,而城镇空间格局对产业集聚的影响作用较强;从整体来看,长三角区域各城市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匹配度均稳步提升,但长三角区域各城市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并不均衡,长三角南部地区城镇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稍弱于长三角北部地区城镇;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长三角区域产业集聚与城镇耦合协调关系在空间格局上从最初的以上海为中心的单极化,逐渐向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为中心的多极化、扁平化发展。长三角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以上海-苏锡常-南京为轴线的耦合协调发展区域,在该轴线的带动下,临近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也在逐年上升2.祝您生活愉快谢谢如您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请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