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当前位置:首页成立仅3年的新品牌,如何挺过造车生死淘汰赛?

成立仅3年的新品牌,如何挺过造车生死淘汰赛?

2024-12-25 来源:好土汽车网
导读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广州车展媒体日当天晚上,逛完一天已经走了2万多步的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了酒店。 原本是打算洗洗睡的,但却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充斥着内心,这种感觉是我干汽车这么多年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于是就加班加点的写了一篇文章《2024,汽车人卷不动了》。 有这种感慨的原因,是大批量的媒体们已经不再拍车了,而是化身雷总的“跟屁虫”,拉了一条庞大的“长龙”。雷总在的地方人山人海,雷总离开后冷冷清清。 不能怪媒体们不务正业,我最近几次逛车展也有些迷茫,总觉得哪怕是还未上市的新车,都跟见过一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广州车展媒体日当天晚上,逛完一天已经走了2万多步的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了酒店。

原本是打算洗洗睡的,但却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充斥着内心,这种感觉是我干汽车这么多年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于是就加班加点的写了一篇文章《2024,汽车人卷不动了》。

有这种感慨的原因,是大批量的媒体们已经不再拍车了,而是化身雷总的“跟屁虫”,拉了一条庞大的“长龙”。雷总在的地方人山人海,雷总离开后冷冷清清。

不能怪媒体们不务正业,我最近几次逛车展也有些迷茫,总觉得哪怕是还未上市的新车,都跟见过一样,没什么新鲜感。

实际上,已经让人提不起气的燃油车,早就经历过这个阶段了,我担心的是,会不会这是新能源车也要步入燃油车后尘的征兆?

不过,这次广州车展出现了个有些“画风惊奇”的品牌,引起了不少人围观——iCAR

车展,说白了就是个“拼颜值”的地方,无论外观和内饰。

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电动车,在外观设计上都在一股脑的追寻低风阻,拼尽全力抠续航。

“水滴形”是风给出的唯一答案,这也就造成了新车设计都在向圆滑风、流线风靠拢。

但,却完全不同。

当时还未上市的新车iCAR V23,一眼看过去非常的“方”,再加上倒角处理之后,甚至有股iPhone 4那味。

阅车无数的公社“滑布李”,果不其然被其所吸引,称这是这次车展他“最喜欢的车”,扫馆的时候也能明显看出来他的喜欢。

在海南试完之后更是喜欢,说有很多异想天开的设计,就像个“大玩具”一样,安利我们有机会也去试试。

转眼一个月时间过去了,iCAR V23正式上市了,售价9.98-13.98万元

除了售价的惊喜外,iCAR也第一时间看到了对于权益的争议,第一时间拿出补偿性方案,面对最早支持自己的小订用户追加了价值5000元的等值积分,积分可以换购智驾包也可以选购商城中其他如iPhone、大疆等商品,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诚意。

单从售价和权益更新来看,确实秉承了iCAR “年轻人的车”这个标语。但“年轻”不止是价格亲民,更重要的是产品本身以及品牌想做某件事背后的真正逻辑。

正好借iCAR V23这款产品,来跟社友们详细聊聊iCAR这个品牌背后的故事。

01. 造与众不同的车

iCAR是大厂新势力品牌,由智米创始人兼CEO苏峻的创业团队和奇瑞融合而成,苏峻可以说是iCAR最核心的“灵魂人物”

智米是小米孵化的生态链企业之一,2014年以做空气净化器产品起家,后来又延展了电暖气、电风扇、加湿器、空调、马桶等等家电产品,相信正在看我这篇稿子的很多朋友家里或多或少也都有智米的产品。

苏峻大学主修工业设计专业,创立智米之前,在北方工业大学当了14年的大学老师。后来辞掉大学老师的“铁饭碗”,转行出来做产品,仅仅是因为对产品的热爱。

他是个典型的“数码控”,进入他的办公室,会看到桌子上摆放着各种有年代感的电子产品,手机、相机、收音机、CD机……各式各样琳琅满目,但无一例外,每个产品都代表了它在那个年代的辉煌。

汽车对于苏峻来说,其实和家电一样,本质上都是产品,只是最贵、最大的而已。

他很喜欢车,以至于智米总部会议室有不少都是以汽车品牌命名的,比如保时捷、法拉利、宝马等等。

不过到了新能源时代,苏峻也发现了前面提到的问题,玩家们开始陷入卷价格的同质化竞争,产品单调乏味。

这种市面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车的“痛”,正是苏峻造车的根本原因,他相信有不少用户也跟他一样感同身受。

既然市面上没有,那就亲手把它造出来。

iCAR造车的独特路径,和当初智米做空气净化器是一样的,即“设计开路,产品创新”

苏峻团队在造车过程中内部评估过,一款新车能不能成为爆品,至少50%的因素来源于“颜值”,这与市面上很多品牌的理念都不一样。

“如果一款车不好看的话,堆再高的料也没用,人看都不看你一眼。”苏峻在接受电动车公社专访时直言不讳道。

更何况,iCAR的用户画像是80后、90后,经历过更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他们买东西越来越不愿意无脑从众,而是主动发现适合自己的东西。

这就是iCAR V23定位成“风格越野”的城市A级SUV的原因。

iCAR并不追求让所有人喜欢,而是希望让喜欢iCAR的人更喜欢iCAR。

02. 精雕细琢的背后,是团队的极限拉扯

iCAR团队希望将经典设计与电动智能科技有机结合。

显然,仅仅拿“电动吉姆尼”的外观来吸睛,是不够的。

起初小米做手机时,就是只有150位发烧友,利用粉丝对产品的喜爱实现“自传播”,以点到线,以线到面地扩大成庞大队伍的,而智米净化器等米家家电的成功逻辑,皆是如此。

iCAR做车也延续了这一思路——让喜欢自家产品的人,喜欢到狂热。

这时,把车做“精”,就变得极其重要了。

这在iCAR V23的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

比如,4220mm的车长,配上2735mm的轴距,轴长比高达65%,比市面上绝大部分车型都大。

这让它一眼看过去就是个“四角车”,在保证整车尺寸小巧灵活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车内空间拉到极致。

比如,车内外预留了24处改装接口,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需要去DIY自己的车。

车前机盖的接口可以架相机、防空灯等等,车内加装平板、GoPro、Soundbar等一系列拓展设备,就像拼乐高一样好玩。

再比如,座舱内保留了大量物理按键,包括音量旋钮、空调温度旋钮、风量旋钮,前后挡风玻璃应急除雾等等。

这与市面上很多车型选择一股脑地将物理按键集成到中控屏这一风潮相悖,“但真正长时间开车的才知道保留这些必要的物理按键的重要性。”苏峻说道。

当然,iCAR V23也没有采用新能源主流的隐藏式门把手,而是用的半隐藏式门把手。

对于相对极端的争议性设计,iCAR V23身上反倒相对克制。

实际上,这背后是iCAR V23团队在探索造车过程中,前前后后租借了200辆以上的车,一辆辆体验试出来得出的结果。

所谓用户共创,除了认同自身的一群粉丝不断出谋划策以外,将自身从造车者的身份中剥离出来,让自己成为用户本身,同样必不可少。

实际上,将iCAR V23设计得与众不同的过程,绝非一帆风顺。

每当设计师脑洞大开的时候,作为落地端的工程师们就要开始头疼了。

于是,设计团队和工程团队经常为了一些细节,在会议室里吵得不可开交。

苏峻举了个比较生动的例子:当初他们为了更极致的释放座舱空间,iCAR设计团队希望将空调尽可能往前机舱盖里推。但工程师团队受不了了,这么干难度也太大了啊。

一天的争吵过后,工程团队终于做出了妥协,决定将空调往里推1mm。可设计团队一点也没打算善罢甘休,明天继续找工程团队磨。就这样,又把空调往里推了1mm......

循环往复,拉拉扯扯,推了无数个“1mm”之后,设计和工程团队终于达成了共识,找到了能让各自满意的那唯一一种方案。

实际上,当初智米在做初代空气净化器设计的时候,也出现过仅仅为了优化个出风口的大小,没日没夜的争论大半个月的情况。

不过,就像经历过重重险阻,终于爬上山顶一样。寻到答案的那一刻,所有的劳累都将化为前所未有的喜悦。

这,就是做产品的魅力,即探寻属于自己的“真理”。

03. 两位“年轻人”的理念融合

经历设计、验证等重重险阻之后,苏峻团队终于走到了造车前的临门一脚。

起初,智米希望像蔚来和江淮一样,与车企走合作代工的模式,这样可以让自身保持轻资产的状态,从而更专注设计和研发。

不过,黑天鹅事件降临了——汽车代工资质的要求口径迅速收窄,让小米、百度、石头等还未正式进入车圈的科技公司纷纷碰壁。

众所周知,造车就是个“烧钱黑洞”。

苏峻心里也明白,仅凭智米在家电领域获取的资金实力是完全不够的,但是面对困难,他并没有选择放弃——外出找车企合作寻求谋生之道。

在跑遍了大江南北之后,他终于找到了团队的“伯乐”——奇瑞集团老板尹同跃

尹总是苏峻的偶像,是开辟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黄金时代的奠基人之一。“尹总不一定说听过我,但我中学的时候可老早就在汽车画报这类杂志上了解他了。”

但,这并不妨碍他与尹同跃见面后相谈甚欢。

一方面,尹同跃同样酷爱钻研各种产品与技术,无论复古还是前沿,是个典型的“拥有年轻人的心”的人。

另一方面,奇瑞虽然在燃油车、汽车出口方面做得家大业大,但下一阶段,奇瑞确实需要在新能源领域发力的“新势力”,争取更大的市场话语权。

有时候,谈生意就像谈恋爱一样,三观谋和,利益相同,尹同跃就爽快的答应了与苏峻的合作,就这样苏峻创业团队融入了iCAR。

从这里也就能看出,iCAR和两家品牌,都是奇瑞与科技公司强强联合的结果,但性质却完全不同。

iCAR,更像是奇瑞在新能源领域发起冲击的一个精英特种部队。

不得不佩服,尹总的胆识与魄力,无所谓波折与风浪,愿意接纳与市场主流异同的新兴理念,也愿意真金白银的拿出资源,让更年轻的人去造,为梦想而奋斗。

科技团队与造车团队的磨合,并非一朝一夕。

按苏峻的话来说,科技团队的优势,是自诞生之初就拥有的用户思维,将产品售出仅仅是起点,后期会不断通过软件OTA优化体验。

一款智米电风扇,都能OTA将近100次,智米团队对用户习惯的跟踪细致程度可想而知。

而传统汽车团队,就像是作战部队一样,行动整齐划一,高度自律,执行高效。

双方优势互补,相互磨合的过程,就像是旧时代燃油车与电动化、智能化理念碰撞出激烈火花的过程。

正所谓,从历史与未来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04. 写在最后

2024年的最后几个月,车圈一家又一家品牌因为资金和经营问题爆雷,一幕幕触目惊心,让整个行业笼罩上了层层寒意。

有不少人曾质疑过苏峻:这么晚入局汽车行业,不等着当“炮灰”呢吗?

但他反倒认为,此时此刻入局汽车行业,时机恰到好处。

燃油车时代,在技术逐渐发展成熟之时,也短暂的出现过激烈的价格战,也有不少品牌因此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但价格战并不会永远持续,在所有人都卷不动的时候,自然会有人站出来,用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思维,进行突破创新。

MINI、甲壳虫、马自达、铃木吉姆尼等等个性十足的车,都是在那个时代诞生的产物,共同构筑了燃油车百家争鸣的辉煌。

他坚信,内卷下的新能源汽车,下一阶段也将复现燃油车时代的辉煌。

而届时,iCAR刚好可以将其产品定义的固有优势发挥到最大。

至于何时能靠造车赚到钱?苏峻认为是产品首先受到用户认可后,水到渠成的结果。

着眼于当下,苏峻只希望先把iCAR的产品做好、做精,让自己和团队满意,这样才能找到认同自身价值的一批用户,以此发展壮大。

让产品本身去说话,这正是iCAR的生存之道。

显示全文